1月份過去了,一起來看看上個月發生了哪些大事。
擴張的步伐停不下來
新年首月,已有不少土豪企業發布了擴張計劃,其中洲明科技22億投資建設洲明中山智能制造基地項目提前布局產能,鴻利智匯20億加持led+車聯網業務,國星光電10億元加碼新一代led封裝器件及芯片,僅這三家企業合計擴產規模已超50億元。
從產業鏈條來看,鴻利智匯和國星光電均處于中游的封裝領域,此前因政策的扶持及芯片領域的供不應求引發的漲價,在過去兩年中大陸的芯片封裝廠商一直處于擴張的狀態,目前整個產業已從供不應求轉向產能過剩,國際巨頭已因通用照明領域的競爭日趨白熱化而剝離并售出這部分業務,臺廠也已因產能過剩導致的價格下滑而陷入業績維穩的問題,三安光電前幾天也因媒體曝出庫存高企等問題而跌停,2019年更被經濟學家預言為“萬劫不復”之年,經濟大環境下行的趨勢已經明顯,此時擴產,是否會進一步引發產能過剩?
5g商用前夜 業界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
上半年一度下滑的基礎設施投資隨著國內經濟環境的變化正呈全面復蘇的態勢,據統計2018年最后一季度,發改委批復的全國各地基建項目投資總額已超萬億,尤其是軌交基建備受青睞,有望借此帶動5g微基站的建設。1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我國將進行5g商業推廣,一些地區將會發放5g臨時牌照,下半年還將用上5g手機、5g ipad等商業產品。而1月24日,華為公在北京召開的發布會上,正式發布業界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天罡,這款芯片在集成度、算力、頻譜帶寬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實現2.5倍運算能力的提升,單芯片可控制高達業界最高64路通道,支持200m運營商頻譜帶寬,一步到位滿足未來網絡的部署需求。除華為外,眾多的5g設備提供商也開始奏響了規模部署5g的序章。
三安光電祭60億戰投大招對抗財務迷云
1月16日,有媒體發了一篇名為《三安光電再現危機信號 控股股東86億預付款去向成謎》的文章質疑三安光電預付款去向,隨后更有媒體披露其庫存高企等問題,三安光電當日跌停收盤,加上此前被質疑凈利潤虛高,兩度跌停讓三安光電一月之內市值大幅縮水100多億,大股東質押率也因股價的下行而不斷攀升,臨近80%的高危線。
為了對抗股價的下跌而引發公司系統性風險的爆發,三安光電引入了興業信托、泉州金控、安芯基金等三家機構不低于54億元的戰略投資及泉州金控提供的6億元流動性支持,合計總金額達60億元。這一舉動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目前三安光電股價已經企穩,6億元的流動性支持對于緩解控股股東的短期流動性風險提供了強力支持,后續戰略投資資金的到位,對于提振市場信心更是彌足珍貴。
業績預告期 商譽成led上市公司揮之不去的夢魘
1月份進入了2018年業績預告披露期,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上市公司因并購標的企業業績不達標導致的計提商譽減值準備。截至目前收到的信息來看,已有遠方信息與銀禧科技兩家公司踩雷。其中遠方信息在業績預告公告中表示,2018年全年凈利潤為虧損4.79億元至4.84億元,同比下降579%——584%,原因是控股子公司浙江維爾科技有限公司業績大幅下降,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6億元所致;銀禧科技在業績預告公告中表示2018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金額為:59,萬元至60,000萬元,同比下降372%——374%,主要原因是并購興科電子科技形成的4.90億元商譽全額計提減值準備,確認資產減值損失4.90億元。前者預虧金額為過去6年公司凈利潤之總和,后者也因商譽雷暴致上市后首度虧損。
以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商譽將會是接下來一段時間內上市公司最大的一顆雷,而這兩家企業也不會是商譽雷暴的終結而是開始,接下來用陸續有來形容似乎也不為過。
悄然退場 新三板似成燙手山芋
1月上旬,聚科照明和達森燈光接連宣布從新三板摘牌,曾經的香饃饃似乎一夜之家變成了燙手山芋,據挖貝網數據顯示,2018年新三板有超過1家企業摘牌,全年新三板企業數量增長狀態為負,掛牌速度低于摘牌速度。一方面是信息披露成本高增高,新三板在為企業帶來各種效益的同時,也會因透明度的升高及架構規整帶來更多的稅務及管理成本,如果企業缺乏較好的成長性,就會產生資金壓力;另一方面,部分企業為了更好地融資及為配合企業的長遠發展,尋找新的領地或融資途徑。
結語
總體來看,經濟環境下行的趨勢明顯,企業的發展呈兩極分化的態勢。一方面并購導致的商譽雷暴頻頻出現,尤其是業績預告披露期及年后的財報披露期,這一問題將在短時間內對上市公司造成沖擊。另一方面,政府層面則以資金幫助優質民營企業化解短期流動性風險,并在政策架構層面加快5g商用步伐、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為企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也希望企業能夠抓住這一波發展機遇,避免再度出現錯估經濟形勢、誤判政策走向,重犯盲目加杠桿的毛病。
來源:阿拉丁照明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