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處三江源頭,被譽為“中華水塔”,生態地位特殊而重要。近年來,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積極服務國家清潔能源發展戰略,把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電力需求作為使命,持續著力打造能源轉型的“青海樣本”并取得了卓著成效。
打造綠色發展新坐標
2018年6月20日零時至29日零時,國家電網公司在青海成功組織全省連續9天216小時全部以水、風、光等清潔能源供電,“綠電9日”從持續時長、運行難度、供電結構等方面,再次刷新全清潔能源供電世界紀錄,成為青海踐行綠色發展歷程的新坐標。據了解,“綠電9日”持續創新機制和技術,引入火電調峰補償和負荷中斷調峰兩個機制,深化應用風、光、水多能互補調控和新能源大數據兩項技術,促進了清潔能源最大化消納,實現火電、清潔能源、用戶、電網企業多方共贏。
期間,青海清潔能源累計供電量17.6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燃煤消耗8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44萬噸……清潔能源除滿足省內供電外,還實現外送2.71億千瓦時。“綠電9日”還積極探索完善市場機制,以清潔供電支持三江源生態建設,首次組織海南地區新能源企業與三江源地區清潔取暖項目開展直接交易,在整個6月,達成交易電量超過340萬千瓦時,幫助藏區群眾節約取暖成本約10萬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鋁業青海分公司總經理星占雄在“綠電9日”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隨著全球對綠色發展理念的認可,大家在享受服務和產品的同時,更加注重“綠色”概念,同等質量下,使用清潔電能生產的產品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產品”,更具議價優勢。
“綠電9日”的成功實施,進一步提升了青海發展、使用清潔能源的影響力,也充分展示了青海加快推進建設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的信心和決心。“綠電實踐”成為青海綠色發展的靚麗名片,2018年,青海省重要的外事活動——中東歐16國高級別官員代表團、世界銀行可再生能源電網協調運行國際研討會代表團等在青期間,專題考察了青海電網創新發展和“綠電9日”的成功實踐。
創新驅動能源轉型發展
在格爾木一望無際的戈壁灘上,光伏和風電機組蔚然成海。2018年10月29日,隨著國投華靖電站12名運維人員撤回西寧集控中心,國投集團成為青海首個實現集團化“無人值守”的新能源企業。如今,坐在青海新能源大數據園區寬敞明亮的集控中心里,通過大屏幕,即可實現對遠在幾百公里外的新能源場站設備的在線管理。“我們都從偏遠的場站回到了坐落于省會西寧的集控中心辦公,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對我們個人職業發展也提供了更好的平臺。”入駐園區工作的新能源企業工作人員韓永甲對大數據支撐下的工作方式轉變贊賞有加。
新能源場站“無人值守”管理模式有效解決了電站分布散、地域偏、環境差、運維難、成本高等難題,可降低電站人力成本40%以上,預計每年可促進新能源企業提升3%的發電量。讓這一切得以實現的原因是2018年1月,青海電力創新建設運營了國內首個新能源大數據創新平臺及線下大數據園區。截至目前,依托平臺的功能應用,青海省內已實現電站遠程控制管理和“無人值守”管理的新能源電站共21座。大唐、魯能、綠電等10家省內外新能源企業116座電站接入平臺,裝機容量達400萬千瓦。
據介紹,青海新能源大數據創新平臺將上、中、下游新能源企業緊密連接在一起,設備制造、互聯網企業、科研團隊、設計單位等產業鏈各方在平臺匯聚,形成新能源大數據服務鏈和生態圈。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數據系統軟件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孫家廣評價,平臺建設實現了理念、模式和技術三方面創新,是創新驅動發展在青海能源、國家能源領域的具體落實。
經過一年運營,平臺實現了包括集中監控、功率預測、設備健康管理等22類業務應用,服務包括政府部門、發電集團、金融機構、用電企業在內的38家客戶,制定新能源大數據行業標準18項,有力推動了新能源產業向集中化監控、集約化經營、集團化管理的全面升級。此外,為進一步提升清潔能源發展研究能力,2018年9月,在國網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指導下,青海電力全面啟動青海清潔能源發展研究院組建工作,堅持邊組建邊研究,第一批7個一級研究課題、20個二級研究課題項目已確定并啟動實施。
助推清潔能源規模發展
據了解,自2010年以來,青海新能源裝機年均增速58%,截至2018年年底,青海并網新能源裝機達1228.9萬千瓦,占全省電網總裝機的43.9%,成為省內第一大電源類型。
為了既要讓新能源電站并上網,還要保證最大化消納,青海電力不斷加大電網投資建設力度,持續補強省內電網。2018年,該公司先后開工建設并投運了多項網架加強工程和新能源并網配套送出工程,有效提升了電網接納新能源并網和輸送的能力。其中,國內首個750千伏電壓等級的串補工程在青海海西建成,750千伏月海柴串補工程投運大幅提升了海西電網的輸電能力及供電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時,也為解決海西地區大規模光伏發電外送受限問題提供了技術支撐,促進海西新能源實現在更大范圍優化配置。
2018年,青海電力積極落實國網促進新能源消納20項措施,通過建設大電網、融入大市場,深挖電網調峰潛力、拓展省際間交易和新能源外送途徑等多項舉措,青海新能源全年發電量達168.6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8.82%;棄電率4.1%,同比下降1.3%;外送新能源電量37.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3.80%,圓滿完成新能源“雙升雙降”目標。
2018年11月7日,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在青海和河南兩地同時開工。該工程是新時代我國設計建設的首項特高壓工程,是國家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重點工程,是落實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是推進西部大開發和東西部協調發展的重大工程。“青海-河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建設將進一步增強地區網架輸送能力,提升海南地區新能源大規模外送消納能力。”青海省海南州發改委副主任張振飛表示。
未來,青海電網將努力成為適應和引領能源變革的先鋒,不斷推動青海電網高質量發展,并努力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讓青海的清潔能源在更大范圍優化配置。
來源:中國能源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