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集團錢潮qc牌萬向節摘得今年中國“世界名牌”稱號,使我省“世界名牌”實現了“零”的突破。“萬向”去年出口額超過7571萬美元、在國際同類產品市場占有率達12.8%,銷量多年居國際同行之首。“萬向”董事局主席魯冠球把這一驕人業績的取得,歸功于企業多年來致力于“以質量求發展”的理念。
質量成為我省企業發展的源動力,成為推動我省構建“品牌大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核心元素。越來越多的浙江企業全力打造“浙江制造”這塊“金字招牌”。
溫州制造“浴火重生”
質量意識不會與生俱來。作為民營經濟發源地之一的溫州市,雖經曲折,最終走上了以質量、品牌立身之路。
曾幾何時,5000多雙產自溫州的假冒劣質皮鞋在杭州武林廣場被付之一炬。大火燒痛了溫州人,溫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質量立市”的發展戰略,隨后頒布了《溫州質量立市實施辦法》,溫州人走上了“雪恥”的艱辛歷程。如今,溫州交出了一份質量與誠信的優秀“成績單”——擁有58個中國馳名商標、32個中國名牌產品,34個國字號生產基地,成為中國知名品牌最多的城市之一。
【背景鏈接】1992年,省政府啟動名牌戰略。如今,全省已有53個縣市開展了“質量興市”活動,各地對名牌產品培育和發展實施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企業積極爭創名牌。目前,我省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869件,列全國第一;擁有中國名牌產品289個,國家免檢產品534個,均列全國第二。
“浙江制造”走向世界
5年前,浙江偉海拉鏈有限公司老板陶海弟有點“英雄氣短”。60厘米的拉鏈外貿出口每條售價僅0.15美元,世界著名的ykk則要賣1.5美元。不服氣的陶海弟到ykk的客戶中去推銷,結果碰了一鼻子灰。“你的產品沒有品牌和知名度,不可能賣出好價錢。”客戶一語道破。
做ykk一樣的世界品牌,成了陶海弟最大夢想。從德國引進最先進設備,到日本引來一流的質控專家,在世界各地網羅研發人家,把商標注冊到世界各地,臥薪嘗膽的偉海公司終于殺出了一條“血路”,在此過程中也悟出了品牌的含義。
品牌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方式。以前,哪里生產哪里就是制造中心;現在,哪里研發、哪里有強勢品牌,哪里才是制造中心。品牌的背后是什么?從“小巨人”變成“巨無霸”的正泰集團負責人這樣解讀:品牌=產品質量+科技含量+文化價值。
可喜的是,飛躍集團在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注冊了“飛躍”商標,海天集團在土耳其、加拿大等4個國家設立生產基地和研發機構……打造國際化品牌,不少浙江企業正把夢想變成現實。
【背景鏈接】近幾年我省先后出臺一系列措施:鼓勵企業開展境外商標注冊、專利申請、采用國際標準;鼓勵優勢企業通過“強強聯合”的方式,形成具有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鼓勵企業爭創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到去年年底,全省境外注冊商標總量已達1萬余件,商標國際注冊總數列全國第一。去年,名牌產品生產企業對我省工業增長貢獻率為12.12%,拉動工業總產值增長5.53個百分點。
區域品牌整體走強
去年6月24日,中國家具協會授予玉環縣“中國歐式古典家具生產基地”稱號。這是玉環繼“中國閥門之都”、“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之后,獲得的又一塊國字號區域品牌。
無獨有偶,以生產加工小五金聞名的永康市,兩年前還沒有一件中國馳名商標。如今該市擁有的中國馳名商標數已超過20個,躍居全省各市縣前列。
一個產品品牌,帶動的往往只是一家企業的發展,而一個區域品牌,帶動的卻是整個區域甚至國家的產業發展。嵊州領帶、余姚模具、義烏小商品、大唐襪業……這些帶有“一鄉一品”、“一縣一業”烙印的區域特色品牌,呈現質量整體走強的喜人現象,由此帶動了塊狀經濟迅猛發展,去年區塊經濟所創造的工業總產值已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
【背景鏈接】去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推進“品牌大省”建設的若干意見》,規劃提出,力爭到2010年,在全省培育和建設30個左右以塊狀經濟為依托的區域品牌。目前,在我省年產值10億元以上的塊狀經濟區塊中,已創造中國名牌產品47個、國家免檢產品125個,有75個塊狀經濟區塊成為85個產品的全國性生產基地。
汪成明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