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蕭山區科技局工業科科長曹小香,是一位從事企業技術管理工作十幾年的“老科技”,可最近她跑到區內幾家民營企業去調研后老是“犯糊涂”:“新名詞太多了,不抓緊學習真要聽不懂了!”
讓“老科技”屢屢聽不懂的“新名詞”,來自蕭山區民營企業正在不斷進行自主創新的新領域、新技術。如今,以輕紡、印染等傳統行業起家的蕭山民企,已轉向高利潤、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領域“掘金”,或進行產業升級在傳統領域“花樣翻新”。
“信息數據虛擬存儲技術”、“霍爾元器件(傳感器)……一個個聞所未聞的新名詞,讓曾經熟悉“印染”、“輕紡”等傳統字眼的“老科技”們很有“落伍感”。原本搞紡織的“振亞紡織”,現在專門開發“虛擬存儲”軟件,可以同步遠程存儲某一單位甚至某一大樓內所有單位的電腦數據。靠輕紡起家的“亞泰”,現在擁有了abs汽車防抱死系統的自主知識產權,國內的汽車制造企業原本要從國外以4000元一件進口,而現在只需2500元……
“即使是老領域,也有很多聽不懂的新名詞”。讓“老科技”們意想不到的是,蕭山民企憑借自主創新,在傳統產業領域也嘗到了甜頭。今年獲“200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的20萬噸聚酯生產線,是我國第一條國產化聚酯生產核心裝置,由恒逸集團和科研院所一起研發成功,憑借這項新技術,“恒逸”9個月就收回了3億多元研發成本。在充分聽取企業、職工代表等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慈溪提出了34項具體指標打造“和諧企業”,以“實現企業勞資雙方合作共贏、生產與環境協調發展、社會責任自覺履行、誠信體系不斷健全、企業可持續競爭力日益增強”為內涵,促進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協調發展。
維護員工權益,就等于為企業發展贏得先機。慈溪嘉利機械公司董事長陳百亨說:“過去我們以為多賺錢就是好企業。事實上,‘企’無人則‘止’。企業離開了員工的付出與奉獻,肯定會被社會淘汰。”如今,嘉利公司出臺了一系列規定:員工工資以每年10%的比例增長,還能享受住房公積金、技能培訓等保障;企業年利潤的70%用于員工福利……善待員工之舉,得到了回報。去年至今,嘉利公司沒有1個員工跳槽,業績也保持了15%的年增長勢頭。
“不搞好環保,缺乏社會責任,企業將越來越難生存。”寧波恒康董事長宋柏春感慨地說,如今,不僅國內外許多采購商下單時,要考量企業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周圍的群眾對企業環保也有了新要求。
據了解,為鼓勵更多民企參與創建和諧企業,慈溪市還出臺規定,今后,“和諧企業”將作為企業所有先進評比的基本條件。
陳紀蔚 戴睿云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