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投資者問到,出口退稅率的變化是否對公司出口存在影響,董事長蔡開堅先生回答說,因為人民幣的持續升值,使得公司的產品有一個很大的調價空間,而公司也正準備調價,因此不會影響到產品的毛利率水平。另外,通過海外品牌的建設,公司的產品在國外市場已經占有穩定的市場份額,未來還會有所擴大,因此出口退稅率的改變對于公司的利潤基本不存在影響。
總經理李瑞元先生介紹說,經過五十余年的發展,我國已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和水平、品種豐富、門類齊全的縫紉機工業生產體系,成為世界最大的工業和家用縫紉機生產和銷售國。根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提供的信息,截至2006年,我國共有縫制機械及零部件生產制造企業1,800多家,其中整機生產企業850多家,產值達億元以上的企業47家。2006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年生產總值約360億元,縫制機械生產能力在1,650萬臺左右,約占世界總產量的70%,其中工業用縫紉機780多萬臺,約占世界總產量的75%。
公司所在的臺州地區是我國最重要的縫紉機生產基地之一。 2005年,臺州市共有縫制機械及零配件生產企業1000多家,年產工業總值150億元,出口創匯4億多美元,年產縫制機械400多萬套。臺州市縫紉機出口額約占全國的40%,已成為中國主要的縫紉機生產地區和最大的出口創匯基地。臺州發達完善的縫紉機生產配套體系為公司產品生產的配套、協作以及熟練技工的輸送創造了有利條件。
公司始終重視現有設備技術改造與先進設備引進。公司主要生產設備從日本、德國引進,自動化程度高;還擁有國內僅有的兩條機殼自動加工流水線中的一條,機殼加工、涂裝與裝配流水線的裝備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即將建成投產的 “8萬臺無油潤滑電子控制高速平縫機技改項目”引進國際領先的柔性生產線,在國內同行業中處于絕對領先地位。
總經理李瑞元先生介紹,上海百福中捷機械工業有限公司由德國百福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德國百福)與公司在上海合資設立,其中德國百福持股60%,公司持股40%。德國百福創建于1862年,是國際上著名的縫紉機生產企業,是全球縫紉機制造行業的龍頭之一。由于德國本土勞動力成本較高,德國百福選擇在中國建立生產基地,并選擇與中捷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百福中捷。百福中捷主要向公司采購縫紉機整機進行銷售,由德國百福派遣的優秀技術人員對生產進行全程跟蹤指導。公司技術人員和生產一線工人在此過程中逐漸了解和掌握了世界一流水平的縫紉機生產技術,從而提升了公司產品整體的品質,樹立起良好的市場形象。同時,向百福中捷銷售縫紉機擴大了公司銷售規模,增加了銷售收入。關聯交易不會造成公司對關聯方的依賴,也不會對公司的獨立性產生影響。有關關聯交易事項已經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聯交易定價依據產品成本價格,并參考合理利潤。
財務總監唐為斌先生說,隨著募資項目的投產,公司將進一步穩固中高端市場,向國際化水平靠攏。項目投產后,預計新增年銷售收入40,720萬元(達產年),銷售毛利率為32.23%,年均利潤總額8,048萬元,稅后財務內部收益率23.06%,稅后靜態投資回收期6.27年(含建設期)。今年1-3月,自主品牌占92.10%,向國際名牌提供貼牌產品只占7.90%。
董事會秘書崔巖峰說,中捷股份致力于成為技術領先、成本領先的業內知名企業,并打破目前高端產品市場由大型跨國公司壟斷的局面,為此,公司一貫重視加強研發力量的投入和人才培養。公司目前是浙江省高新技術企業,擁有省級技術開發中心,技術人員、研發人員的規模在行業中名列前茅,為公司的技術創新和新品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此外,公司還從德國、日本等縫紉機強國聘請專家,積極加強與大專院校和國外著名縫制機械生產企業(如德國百福)的技術合作,通過提高研發水平,引進設計方法,不斷開發出適應市場發展趨勢的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近年來公司已研發出14大系列260多個品種的縫紉機新產品,其中24項通過省級新產品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另外公司還擁有39項專利技術。公司年生產能力 23 萬臺,產品主要銷往廣東、浙江、福建、江蘇、山東等國內服裝主要生產地區和拉美、東南亞、非洲等主要服裝生產國家和地區。目前,公司在國內市場已形成由38家總經銷商、245家特約經銷商和指定經銷商構成的營銷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