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的電線桿打造成巨秤
春節走親訪友,我們在永康市芝英鎮的老街上,看到了一桿巨大的秤,上面刻著“萬斤秤”三個字,足足有12米高。
這桿秤位于芝英鎮芝英一村的方口塘邊,比兩邊的房子還足足高出“大半個頭”。我們注意到,上面的刻度也頗有意思:刻了鼠牛虎兔等十二生肖,叫做秤星。
巨秤制作者呂華果介紹,這桿銅秤整體用紫銅和黃銅打造,共用掉銅材1000多公斤,造價成本就要6萬多元,耗時半個多月。
12米高的巨型大銅秤,雖然不可能作為實際的稱重用途,但也要盡量還原釘秤工藝流程。除了傳統工藝外,還在秤花的上半部分,在250公斤至1000公斤刻度間的秤星上除了刻元寶和銅錢外,還刻著“公平交易,童叟無欺,稱心如意”等字眼,在1000公斤至0公斤的秤星上還刻了鼠牛虎兔等十二生肖。
在這桿銅秤的旁邊,還放著一個與之匹配的秤砣。秤砣高1.6米,前后刻萬斤秤,左右刻公平公正,處處顯示著匠心。
有意思的是,這樣一桿頗有文化的秤,其實是由一根廢舊的電線桿打造的。
此前,芝英鎮開展了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各村陸續開展“三線落地”,也就是電線、有線電視線和通信線全部落地,消除“空中蜘蛛網”,之后,這根多余的電線桿一度因為有礙觀瞻而計劃拆除。負責小城鎮綜合整治的鎮干部建議將其美化一下,最后大家決定:結合芝英五金文化,把它改造成一桿巨型銅秤。
打銅、打錫和釘秤。這三樣民間傳統工藝對于永康人而言并不陌生。事實上,打銅、打錫和釘秤也是“芝英三寶”,芝英也是永康五金產業的發源地之一。
來源: 金華市人民政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