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只對“工業化組裝”的進口散件免稅
正確理解這一信息,它表明已經獲得工業化組裝權利的西方汽車將會繼續享受散件零關稅的優惠,而沒有獲得工業化組裝權利的中國汽車和俄羅斯本土汽車一樣,也將會受到西方汽車的沖擊。
所以,對中國汽車來說,這不見得是一個好消息。
中國的“改錐式組裝”在俄羅斯引起注意
最近,俄羅斯媒體對中國汽車的報道非常之多,問題集中在中國的“改錐式”汽車組裝上,首當其沖的是在俄羅斯組裝的中國奇瑞汽車。
按俄羅斯政策規定,“工業化組裝”要包括焊接和噴漆工序,零部件國產化程度至少要達到30%以上。但目前俄羅斯的中國汽車的組裝,基本沒有焊接和噴漆工藝程序,而是直接用螺絲刀進行的組裝。所以,這種組裝方式被俄國人稱之為“改錐式組裝”。
9月28日俄媒體根據中國媒體的報道,預測到2010年在俄羅斯“改錐式組裝”的中國汽車將達到43-45萬輛。俄媒體明確說明計算的依據是來自中國企業公開的宣言:奇瑞預計20萬輛,華晨6萬輛,長城 5萬輛,一汽5萬輛,吉利3萬輛,力帆2.5萬輛,中興0.9萬輛。
俄媒體計算,在俄羅斯組裝的中國汽車再加上進口的中國整車,2010年俄羅斯的中國汽車可達到年50-80萬輛。
奇瑞的組裝廠“阿芙多托爾”成眾矢之的
“改錐式組裝”中國汽車的典型是奇瑞汽車的組裝廠、位于加里寧格勒經濟特區的阿芙多托爾汽車集團,它已經成為俄羅斯汽車制造企業的眾矢之的,人們把它看成是利用政策“漏洞”而發財致富的暴發戶。
首先,7月23日俄羅斯的經濟類大報vedomosti發表了一篇題為“阿芙多托爾不會得逞”的文章,披露了俄羅斯汽車制造業聯合寫信向政府要求取消阿芙多托爾汽車廠的獨家優惠政策。
接著,俄政府能源與工業部和經濟與貿易發展部的主管汽車的司局級官員公開發表談話,認為這一要求是完全合理的,不取消阿芙多托爾汽車廠的特殊地位和優惠,就不利于俄羅斯汽車工業的發展。
9月26日俄羅斯媒體報道,俄海關總署經過特別會議研究再次確認,以散件分別報關然后組裝成整車的進口散件必須按整車繳納關稅。總署指令加里寧格勒海關向阿芙多托爾汽車廠提出補交20億盧布(約合8000萬美元)的關稅。現該案已經交由地方法院審理。
俄羅斯媒體絕大多數傾向于支持海關的立場,要求阿芙多托爾汽車廠盡快進入工業化組裝的框架。據計算,按目前的生產能力,阿芙多托爾汽車廠需要增添至少2億美元的設備才能達到工業化組裝的程度。
中國車企的“改錐式組裝”面臨風險
中國車企目前在俄羅斯的組裝,基本屬于改錐式組裝。俄羅斯政府對此并非不清楚,只是還沒有到解決的時候。
9月25日,俄羅斯駐華使館高級參贊葉夫西科夫約見希比利汽車出口公司,公司又邀請了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汽車報和北京青年報等三家媒體的記者一起參加了會見。
會見時,葉夫西科夫參贊指出,按照俄羅斯的相關規定,只要把汽車的發動機、底盤和車身放在一起進口就要交整車的關稅,但如果以零部件的形式分別進口就能享受優惠的稅收政策。于是中俄(主要是俄羅斯)的汽車企業就設法以零部件的形式將發動機、底盤和車身分別報關,通關后再集中起來進行組裝。這樣組裝的中國車價格就大大降低了。
葉夫西科夫說,中國多數企業希望在俄組裝汽車的主要目的是避稅(關稅、增值稅),現在中國正在俄羅斯組裝汽車的企業都在打避稅擦邊球。他認為,這種繞過關稅政策,打工業化組裝擦邊球的做法不合適。如果一旦查明,分散進口的散件被組裝成整車,那就要補稅罰款。
據我們了解,最早組裝奇瑞的是希比利汽車公司介紹的新西伯利亞汽車公司,他們的散件被要求繳納整車關稅,所以成本比進整車還高。
因此,中國的車企必須認真對待改錐式組裝的風險。長期打擦邊球并非長久之計,也許有一天會像阿芙多托爾汽車廠一樣補稅。
俄羅斯面對中國汽車的“擴張”
今年8月至今,俄羅斯媒體連篇累牘地發表長篇文章,談論如何制止中國汽車對俄羅斯的“擴張”。
俄媒體公開承認,不批準中國的工業化組裝項目并沒能有效地阻止中國汽車對俄羅斯的“擴張”。媒體說,“中國汽車產量嚴重過剩,于是就向北方的鄰居尋找出路”。“質量并不好的中國汽車由于價格低廉,受到俄外省人的青睞,他們像大孩子一樣購買中國汽車,使俄羅斯成為中國出口的177個國家中排名在第一行的國家”。
俄羅斯國產拉達車受到奇瑞汽車較大的沖擊,于是組裝奇瑞汽車的阿芙多托爾汽車廠開始出現了麻煩,被要求補交關稅,而且汽車散件通關緩慢。對此,阿芙多托爾汽車廠也向法院提出投訴,要求海關賠償不能按時通關造成的生產損失。
俄媒體最近發表一些長篇文章,“中國車在排擠日古利(拉達)”等等,說拉達今年已經被迫修改生產計劃減產數萬輛,到2010年的市場占有率將從過去的60%降到10%。
拉達汽車的股東俄羅斯兵器出口集團最近宣布,擬將拉達的部分股份轉讓給西方汽車巨頭,以便盡快改善拉達與中國汽車的競爭能力。他們認為,目前拉達與中國汽車競爭的唯一武器是拉達的售后服務系統和零部件供應。
俄羅斯宣布,今后將完善俄汽車質量認證系統,要對中國汽車進行嚴格的質量認證。報道說,“許多中國汽車根本沒有進行嚴格的交通工具認證,有的中國汽車經銷商甚至不知道認證是怎么回事”。
中國整車出口未必不是一條出路
中國整車出口未必不是一條出路,俄羅斯汽車業的有識之士也這樣認為,并從年初就提出一個十億美元的進口整車項目,計劃3年進口兩個品牌5萬輛整車。
最初,希比利公司與吉利汽車進行聯系協調。俄方總經理和代表團多次訪問吉利,俄有關高級官員也親自到吉利汽車訪問。但是由于俄羅斯阿穆爾汽車公司組裝吉利汽車項目的干擾,事情進展得較為緩慢。
我們最初就認為,中國車企難以獲得俄工業化組裝的批準證書。用葉夫西科夫的話說,目前中國車企的“改錐式組裝”的成本較低是“擦邊球”作業,是“不合適”的,不利于兩國汽車業的長期互利合作。
現俄方宣布,十億美元大單中,擬首先進口長豐獵豹,并建立售后服務系統。俄方原擬今年至少一次性進口3000輛吉利整車,現已經到了第四季度,尚有待于吉利汽車方面的配合。
總之,我們認為,俄羅斯的汽車工業化組裝方針是明確的,改錐式組裝有可能會受到制止甚至制裁。中國車企應該面對現實,認真研究俄羅斯市場的狀況和俄羅斯政策,制定切實可行的對策。不能總是按照自己的單方面一廂情愿的思路走下去。
今后,在俄羅斯中國汽車面對的不僅是俄本土汽車的競爭,也將面臨獲得工業化組裝優惠的合法免稅的西方汽車的更大的競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