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裝學院工業設計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孫蘇榕是我國紡織院校最早從事工業設計教學的教師之一,在教學過程中她帶領一批教師和研究生先后為北京天鳥繡花機廠、杭州開源電腦技術有限公司、河北太行紡機公司等企業做過工業設計。在實踐過程中,孫蘇榕感觸最深的是我國紡機行業對于工業設計概念的理解還不準確,企業對于開展工業設計的重要性認識還不足。
“我們必須要明確一個概念,工業設計的目的就是取得產品與人之間的最佳匹配”
“什么是工業設計?有不少人認為就是外觀造型設計,也就是所謂的給機器涂脂抹粉,穿外套。這樣的理解與工業設計真正的概念存在很大的偏差。”孫蘇榕說,工業設計是屬于對現代工業產品的產品結構、產業結構進行規劃設計、不斷創新的專業。其核心是以“人”為中心,設計創造的成果要能充分適應、滿足人的需求。就紡機產品而言,機械設計與工業設計的區別在哪兒呢?孫蘇榕解釋說:通俗地講,工業設計與機械設計的對象是一樣的,只是設計的切入點不同。機械設計完全是從實現功能的角度來考慮依據什么原理、采用什么機構;工業設計是從人的使用角度來考慮怎么設計更合理,使用起來更方便、舒適。孫蘇榕以設計電腦繡花機的控制面板為例做了進一步的說明:“別看是一個控制面板,按鍵順序是什么,最常用的鍵放在哪里,這些都是工業設計必須要充分考慮的內容。”孫蘇榕強調,工業設計后的產品不是藝術品,而是要進行批量化生產的產品,而批量化生產就不得不考慮制造加工工藝、加工材料等。所以,工業設計與機械設計兩者還必須有機地結合起來。
“在知識競爭時代,產品同質化現象日趨明顯,而唯一能拉開差距的只有設計”
談到我國紡機行業工業設計的現狀,孫蘇榕說,目前我國紡機企業對產品的關注更多地還是集中在技術層面上。只有技術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同質化競爭更加激烈的時候,企業才會逐步開展工業設計。太行紡機對精梳機進行工業設計就是出自這樣的原因。最近幾年,我國幾家企業做的精梳機在外型上都沒有太大區別,技術水平也相差無幾。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取得競爭優勢靠什么呢?太行紡機首先想到了要通過工業設計實現產品的優勢再造。于是他們請孫蘇榕為其精梳機做工業設計。孫蘇榕介紹,為一個成熟的產品做工業設計是非常難的一件事,由于有許多約束條件,所以留給設計人員發揮的余地不大。她和教研室的幾個老師主要是針對精梳機的車頭車尾做了較大的改動,同時使整機的風格更加和諧統一。經過工業設計的太行精梳機,外觀上煥然一新,在去年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展出后時,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眼球。孫蘇榕說,工業設計在一件產品的價值里占有多大比例,不大容易量化,因為它是蘊含在產品里的一個文化價值。在美國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企業投資設計帶來的效益是投資技術設備更新帶來效益的5倍。這種說法未必精確,但毋庸置疑的是,在知識經濟時代,設計將會成為產品拉開差距的唯一途徑,是企業競爭的焦點。
“工業設計師如果到了企業僅僅充當美工的角色,那將是設計領域的悲哀”
近20年來,我國工業設計事業有了很大的進展。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00多所院校開設了工業設計專業,有的大企業還成立了工業設計部門。但如何讓工業設計人員發揮作用卻是一個應該引起企業決策層注意的大問題。孫蘇榕說,近年來,一些企業出于對工業設計的重視,從高等院校引進了一批學工業設計的畢業生,而這些學生在企業短暫的停留后就各奔東西了。什么原因?原來這類企業把工業設計的人才引進以后,充其量當美工來使用。工業設計人員能做的事情就是為某個產品的外形做一些改進,或者設計一下產品的標牌、裝飾等,而產品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還是由原來搞機械設計的人來承擔。“這個例子說明了一個問題,重視工業設計必須要弄清楚什么是工業設計。否則,學工業設計的在企業僅僅充當美工的角色,那將是設計領域的一個悲哀。”談到這個問題時,孫蘇榕還提到一些企業負責人對于工業設計的勞動成果不夠尊重,甚至認為設計是一件簡單易行的事情,動動筆就可以畫出來。“事實上,一個產品的工業設計往往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個團隊。團隊中的每個人都要出方案,然后在一起評價、篩選,最后才能確定出一個方案來。而這還不是最終的方案。一個方案出臺后,設計人員還要與加工單位進行協商、溝通,如果加工中存在問題還要進一步地修改方案。”孫蘇榕再一次強調了工業設計與藝術作品的差異。
“21世紀是工業設計的世紀,一個不重視工業設計的企業必然會為社會所淘汰”
對于工業設計底子比較薄、起步比較晚的紡機企業,開展工業設計應該從哪里入手呢?孫蘇榕認為:首先,企業決策管理層應該加強對工業設計的重視;其次,要加快人才的培養,要對工程技術人員(engineer)和工業設計人員(designer)進行交叉知識的再教育,以便他們在產品開發設計中能融洽溝通,使工業設計和機械設計有機地結合起來;再次,企業應建立工業設計管理體系,有條件的大企業要建立以總工業設計師負責的產品開發委員會,其中包括企業總工程師、產品結構工程師、材料工程師、制造工藝師、人體工學專家等等;最后,行業組織和高等院校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有針對性地組織一些工業設計培訓班,在行業內普及工業設計的理念、傳播工業設計的先進方法。“21世紀是工業設計的世紀,一個不重視工業設計的企業必然會為社會所淘汰。”孫蘇榕呼吁,已經面臨產品同質化競爭的紡機企業應該趕快行動起來。
來源:中國紡織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