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德集團是一家總部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企業,業務涉及乘用車、商用車、工程機械零部件的制造。以人民幣來計算的話,瀚德集團過去15年的業務額是從約5億元增長到了約100億元。這其中有自身的業務成長,也有并購的企業帶來的業務。目前瀚德集團各業務的總部分布在瑞典、美國、德國、英國等。瀚德集團對并購的業務不斷進行整合,而其2003年在中國上海開設的全球采購辦事處也是為其全球業務服務的,目前在中國采購的零部件主要是用于出口。
瀚德集團(haldex ab)集團管理上海辦公室首席采購官林帝奧認為在中國采購零部件使集團各業務部的成本得以降低,所以中國采購是非常必要的。同時,它認為在中國采購的零部件也會更多地用于本地配套,因為用于出口時,海運費、關稅等增加的成本會減弱成本降低幅度。
在中國采購零部件,除了語言、文化、時差等帶來的溝通問題外,林先生認為在中國采購中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供應商的質量、物流、產能方面,尤其是前二者。質量方面,雖然一說起這個問題,就會說到中國產品的質量低之類的,但林先生認為有時候采購商也有錯,有些采購商對在中國采購所能帶來的成本降低期望值過高。物流方面,中國供應商在出口時習慣fob,而很多國外買家為保證貨物安全,更青睞ddp。但林先生這一擅長物流工作的專家,認為ddp會導致供應商把運輸費、關稅等方面增加的成本轉嫁到產品價格上去,而且中國有些供應商喜歡從這一環節牟利,所以還是自己處理海運事宜更經濟。
在供應商篩選上,林先生說他們對一批供應商進行全面考查后,會確定一兩家潛在供應商,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并把他們推薦給集團相關業務部,而集團業務部的人將進行最終的考查,決定到底用哪個供應商。如果選擇不好的供應商,會破壞公司的形象。很多采購商就吃到了這樣的苦頭,很多供應商也因此上了他們的黑名單,雖然這并不意味著這些供應商永不能再獲他們的訂單,但要重新獲得信任,也比較難。采購商在供應商選擇上越來越謹慎,再加上中國供應商本就多,于是呈現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景象。
盡管采購上有很多困難和問題,林先生說近年來在中國的采購額不斷增長,年增長率在50%左右。而且未來三年甚至以后,仍將保持50%的增速。為了保證這個速度,林先生說雖然這個辦事處暫時還沒有招聘計劃,但如果要招聘,應該是新招一個sqe(供應商質量管理工程師),因為這方面工作越來越重要。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