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4日,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的有關專家,從北京千里迢迢飛到溫州。北京客人此行的目的是考察溫州食藥機械行業的發展狀況,檢測其是否已達到“中國食品制藥機械制造產業基地”的授予資格。
新興陣營的崛起
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溫州第一只奶閥在龍灣沙城誕生,它拉開了龍灣生產食品制藥機械的序幕。起步于上世紀60年代,興盛于上世紀70年代,到上世紀80年代溫州二次創業的區域經濟格局中確定自己的行業地位,溫州食藥機械企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產品檔次從低到高,結構日趨合理。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食品制藥機械業迅猛發展,截至目前,溫州從事食品制藥機械生產的企業有706家,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120多家,從業人員5萬多人,主導產品1000余種,占全國40%,形成了我市又一具相當規模和經濟實力的特色行業,成為全國生產“大戶”已是不爭的事實。
溫州食藥機械行業秘書長項有生告訴記者,得益于完整的產業鏈條,近幾年來,溫州食藥機械行業生產規模急速擴張,涌現了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其中年產值超過億元的就有天宇、溫兄、亞光等10家企業。
眼下溫州食藥機械主導產品有:食品機械、制藥機械、包裝機械、衛生,管件、閥門、管道、泵等。如“亞光”主攻過濾洗滌干燥機;天宇主攻全自動殺菌設備,“一洲”的發酵工程,“科大”的全自動發酵罐以及“正恒”的奶桶等產品目前都屬國內領先水平,其中一些產品性能上為國際先進水平。全市已有科技企業19家,省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6家,初步形成龍頭態勢。
領軍企業的成長軌跡
1992年,受溫州濃郁的商業環境影響,20歲出頭的項朝陽在家人的支持下,創辦了溫州市甌海南方泵閥廠。
在沒有技術人才優勢和經濟實力支撐的現實面前,精明的項朝陽并沒有大張旗鼓地招兵買馬,而是選擇了輕裝上陣貼牌加工。但項朝陽并沒有因為自己的工廠只是替別人做加工而忽視對產品的質量管理。南方泵閥廠剛開始并沒有因為質量優勢而獲得良好的預期業績,但后來的事實證明項朝陽并沒有因此而吃虧。相反,憑著自己的耐性和長期的積累,項朝陽不僅擁有老客戶的眷戀,也迎來了新客戶的眷顧,貼牌業務開始水漲船高。
1997年,泵閥產業鏈專業化程度日益提高,除了研發和銷售之外,技術、質量、人力、資金等方面對貼牌加工企業并無輕松可言。項朝陽坦言,創業之初選擇貼牌加工是為了生存,但“旺季的時候有單子沒人做,淡季的時候有人沒有單子做”的規律,卻猶如一把枷鎖困擾著企業發展。
在完成原始資金積累后,擁有客戶資源優勢的項朝陽開始積極尋求新發展機遇。2000年,借區域調整之機,項朝陽把甌海南方泵閥廠變更為溫州起亞機械有限公司。
新公司成立之后,起亞也隨之確立了新目標,組建了新團隊,精耕細作,開發出一整套適合起亞公司運作的工藝流程。
如今,公司的生產經營模式也由原來單一的貼牌,轉變為貼牌創牌并舉的兩條腿走路的模式。經過7年的用心經營,起亞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一家集科研、開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輕工機械企業,公司產品涵蓋食品包裝機械、乳品機械、制藥機械三大系列,廣泛應用于飲料、食品、調味品、保健品、藥品等產業,并通過中科院開發中心測定,達到國內同類產品水平。
成立于1996年的溫州亞光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則是一家專業設計、制造多種型號規格的膠塞清洗機、過濾洗滌干燥機、真空泵等的企業,它的第一臺全自動膠塞清洗機問世,受到廣泛關注,企業規模不斷擴大。
公司董事長陳國華回憶:當時他們是原料藥廠使用的抗生素閥門的專業生產廠家,同時也制造擁有自主專利權的wdj多缸立式節能真空泵。由于這幾個主導產品的設計結構先進,使用壽命長,市場銷量也非常好,但就是上不了規模經濟。“1996年,我從藥廠的朋友處得知全國粉針生產線必須在2000年左右完成gmp認證。但當時粉針生產線的膠塞清洗機還是采用最原始的人工漂洗工藝,要達到gmp標準就必須更新設備,我意識到這是我們公司切入新領域的一個契機。于是我們通過轉讓獲得了一項清洗機的專利技術,在廣泛征求粉針藥廠設備專家對現有膠塞清洗機的整改意見基礎上,結合此項專利技術,生產出了國內第一臺膠塞清洗機,并先后獲得了四項新型專利。產品從最初的干熱滅菌到濕法超聲波全自動清洗的一個系列10余個規格發展到現在擁有4大系列49種規格。”到目前為止,亞光已生產了近千臺膠塞清洗機,市場占有率約七成。
和起亞、亞光相類似,天宇、溫兄等企業也是從小到大,憑借誠信務實經營理念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務最終贏得國內外客戶的青睞,目前,他們所組成的“溫州領軍軍團”產品飄洋過海,遠銷越南、新加坡、法國以及非洲大陸等地。
食藥機械優勢何在?
溫州天宇輕工機械有限公司一開始也是小打小鬧,有一次接到一個大單,對方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內完成。天宇不顧一切簽定合同,集中所有的力量進行技術攻堅,順利完成了任務,大膽走上了以科技為核心的企業發展之路。目前,天宇不僅是國內的十強企業,而且是溫州首家輕工機械行業上市輔導企業。如今許多企業不去生產利潤低的零部件了,整套的醫藥機械忙得做不過來。項有生證實這是行業的普遍現象,預計今年的銷售可以翻一番。
項有生介紹, 2005年5月,溫州市食品制藥機械被批準為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基地位于溫州市龍灣中心工業區,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應。時間過去了兩年,便要“嫦娥奔月”:申請中國食品制藥機械制造產業基地。
據項有生介紹,廣東在過去是排國內同行第一的,如今溫州勝出的原因在主導產品達1000余種,加上溫州人大舉進攻廣東市場,占領當地近一半的市場份額,使廣東只能退而居其次。江蘇固然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廣東的情形一樣,不少市場空間被溫州人占領,溫州有10多家企業直接在當地辦廠。此外,西安的企業大部分是做零部件,產品非一個級別上的較量,它們的設備基本從溫州進。溫州食藥機械行業可謂一步領先,步步領先,一舉形成了全國領跑的格局。溫州產業集群的優勢、科技的優勢、市場網絡的優勢等,構成了沖擊國字號“金名片”的實力。產業鏈的完善可謂獨一無二:溫州是管道、閥門、不銹鋼等生產基地,就地取材的便利也促進了食藥機械行業的繁榮。
沖擊國字號“金名片”
“目前,溫州食品制藥機械行業在全國已經相當有名氣了,為了進一步推進行業的發展,我們有了申報‘金名片’的念頭。”項有生告訴記者,今年3月,行業里的幾家龍頭企業負責人聚在一起,商討行業今后的提升與走向,經過一番磋商,大家達成共識,一致認為申報國字號“金名片”,提高區域品牌含金量是明智之舉。之后,他們向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提交了“中國食品制藥機械制造產業基地”的申請要求。
申請要求發出去了,等待是焦急和漫長的。7個月后,10月24日,中國食品和包裝機械工業協會派專家來溫州對食品制藥機械行業進行全面考察。
“此次考察共持續了3天,先后參觀了天宇、亞光、溫兄、龍強、康而達等多家龍頭企業。”項有生告訴記者,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管理協會的代表對考察結果相當滿意,認為目前溫州市食品制藥機械的發展狀況具備了三點先發優勢:食品機械和藥品機械聯系一起,這在全國來說是獨一無二的;在全國設立800多處銷售點和辦事處,并提供生產、安裝和調試等成套設備,產品銷往國內外;年產值3年翻了一番,這樣的發展速度在全國也屬罕見。
“不過他們也指出我們的一些不足,一是受溫州大環境影響,科技人才難請,也很難留;二是一些企業研發資金投入還不夠,科技創新能力,技術創新能力還存在不足。”
但瑕不掩瑜,項有生表示,他們對拿下國家“金名片”很有信心。“我想再過幾個月,就應該會有消息了。”項有生笑著說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