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網記者 瞿劍
跑道上還殘存著前幾天第一架校驗飛機留下的輪胎印跡,不遠處已然成型的航站樓屋頂閃閃發光……建設中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西北角,地下十幾米深的電力管廊內,特戰隊員張建君緊攥黃色剝線鉗,專注地對10千伏電纜的半導電層進行剝切。“制作電纜接頭最難的就是這一步,剝開一個半導電層需要半小時到一小時,還得弄的干干凈凈,不能碰到主絕緣。”張建君邊擦汗邊說。
隨著新機場今年9月正式通航日期的日益臨近,國網北京大興供電公司按照“標準最高、素質最強、作風最硬”要求,經過層層遴選,組建國門運維特戰隊,對機場主配網運維、處缺、試驗、應急搶修等進行全過程管理,20名精兵強將加入其中,吃住都在機場內。張建君正是這20分之一。
“新機場電力保障標準是萬萬無一失”。為了這個“萬萬無一失”,國網北京電力方面介紹,近期,建設“1+2+2+2”7座配套變電站,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納入北京千伏擴大雙環網供電體系,注入遠方清潔電;遠期,規劃“1+2+3+4”10座變電站,實現2座千伏電源點、220千伏分區運行、110千伏鏈式結構,提供堅強網架支撐和充裕供電能力。配網方面,在航站區、飛行區、公共區等形成25個雙環網、15座三電源開閉站的供電格局,供電可靠率99.9999%,達到國際超一流標準。
這一切,離開了一根根導電電纜,就無從說起;而新機場內全部154根電纜,相當于保障系統的“最后1公里”。這154根電纜,共計1400余個電纜接頭,“少一個接頭,電也到不了航站樓”。張建君表示,1400多個接頭將全部由國門運維特戰隊制作,6月前全部完成,保證通上電。“工期緊、任務重,春節就歇不了了!”
跟普通家用電線一樣,接頭是決定供電安全可靠的第一環;但10千伏電纜接頭又跟普通電線接頭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張建君介紹,普通電線由一層導體、一層絕緣體構成;10千伏電纜從內到外,則分為導體、內屏蔽層、絕緣層、半導電外屏蔽層、銅帶屏蔽層、包覆層、內護套層、鋼帶保護層、外護套層等9層。制作接頭時,每一層怎么割、留幾厘米都有不同要求;最后露出最內導體層的3根銅芯,兩邊用接管連接、壓實;再一層層恢復。“剝下多少層,就原樣恢復多少層”。這對操作水平、施工工藝有很高要求。“我們在整個過程嚴格監督、留存視頻資料,提前確定好電纜布局位置,確保安全、美觀,易于檢查巡視”。
來源:中國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