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2歲的老人,花了兩年多時間,研究出了自動柑橘包裝機。常山的王傳基正為他的發(fā)明申請專利。
昨日,在常山外港的一個車間里,記者見到了王傳基研發(fā)的自動柑橘包裝機。一個小漏斗是用來倒入柑橘的,通過一個小通道后,柑橘就可以被自動包裝上塑料保鮮袋,被包裝好的柑橘就從出口處出來了。
“2005年下半年我就開始設計圖紙,到今年才算成功。我們衢州盛產(chǎn)柑橘,全部靠手工包裝柑橘速度慢,而且成本也高。我就想研制一臺自動柑橘包裝機,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王傳基說。
王傳基以前是常山機械廠的廠長,從22歲開始從事機械行業(yè)的工作。對機械的熱情,使他多年來一直沉醉于這一方面的工作和研究。前年,他在臺州結識了一個來自四川的小伙子,也是機械方面的一把好手,這個名叫郭顯軍的小伙子成了研制自動柑橘包裝機的合作人。
據(jù)介紹,這臺柑橘自動包裝機一分鐘可以包裝柑橘40個,每小時耗電是550瓦。“我和小郭在研制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怎樣讓機器同步完成多項工作,這個難題一攻克后,機器就很快制造出來了。”為了研制柑橘自動包裝機,老王已經(jīng)花去了5萬元。第一臺產(chǎn)品一出來,湖南的一個老板就多次來常山,愿意出5000元買下。但老王說,因為專利還在申請中,現(xiàn)在還沒有到賣的時候。據(jù)老王了解,現(xiàn)在臺灣產(chǎn)的同類機器賣到了24000元一臺,速度還沒有他的快,該類機器很有市場前景。
老王說,專利申請下來之后,如果要批量生產(chǎn),到時候準備尋找合作人,一起生產(chǎn)、銷售柑橘自動包裝機。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