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全天候科技,閱讀更多請登陸或華爾街見聞app。
作者 | 舒虹 編輯 | 羅麗娟
在a股市場上,無人機板塊一直是一股重要勢力。但截至目前,約50只無人機概念股中,仍未誕生一家純無人機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
新三板掛牌企業澄星無人機(證券代碼:832201)曾被視為可能性最大的候選公司。早在2017年12月4日,澄星無人機就發布了關于上市輔導備案的提示性公告,進入ipo上市輔導期。
澄星無人機由廣東澄星航模科技有限公司整體資產改制成立后運營,并于2015年4月13日成功掛牌新三板上市。2016年5月證券簡稱改為“無人機”后,公司通過幾輪增發融資,總資產達到2億元。
澄星無人機主要從事無人機產品及航模產品的開發、生產與銷售。但在行業霸主大疆的面前,同時身于無人機產業逐利期結束,資本趨向理性的背景環境之下,各路無人機玩家要如何脫穎而出成為不得不思考的難題。
玩具公司的“無人機夢”
2015年4月,澄星無人機進行新三板上市路演時,曾發布一款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最小四軸飛行器。由于外型微小,重量只有7.5克,這款產品曾受到一些國外用戶的青睞,被稱為“偷拍神器”。
648 >
澄星cx-stars 超迷你飛行器(圖片來自官網)
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同類產品并不多見。目前,無人機根據應用來劃分,主要分為用于娛樂、航拍等方面的消費級無人機和用于安防、農林植保等領域的工業級無人機。官網顯示,澄星無人機已發布的產品中,消費級居多。
但其實,這家證券簡稱為“無人機”的企業,董事會成員中無一有無人機背景,大多出身于玩具廠,而此前澄星無論是行業類別還是業務構成,均與無人機不沾邊。
據其2014年年報和2015年掛牌新三板的公開轉讓說明書中,改名前的澄星航模主營業務是航模的開發、生產與銷售。2014年年報數據顯示,其收入構成高達99.5%來自航模。很明顯,這是一家靠賣航模玩具盈利的企業。
2015年年報中,澄星才首次將無人機產品納入主營業務。在公司的發展戰略中,澄星表示將加大研發投入,致力于高科技航模產品(無人機和高端航拍產品)的研究,并提出計劃在深圳成立產品研發中心,專注于無人機技術研究和新產品設計。
2015年被稱為“無人機元年”,隨著工信部關于“到2025年無人機產值要達到1800億元”的發聲,中國無人機產業進入了爆發期,不少企業憑著無人機概念獲得資本熱捧。
自2015年開始,澄星已全面轉型至民用無人機領域(包括消費級無人機和工業級無人機)。為了切合無人機的定位,公司還在名稱、業務類別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頭換面”。而當年的年報顯示,澄星無人機業務收入占比就已高達50.98%。
1280 >
如何逃離虧損的困境
正如澄星無人機一樣,2015年前后,國內有300-家公司涉足無人機領域,試圖抓住這一資本的風口。但好景不長,2016年下半年開始,無人機行業就經歷了一次資本寒冬,lily無人機、迷你無人機zano等一系列無人機品牌被市場洗牌,最終曇花一現。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約有200家無人機企業,但擁有核心技術的不足10家。即使是還沒退場的無人機企業,也大都舉步維艱,如廣州億航、北京零度智控等都進行了大幅裁員;涉足無人機業務的多家上市公司業績也出現下滑。
盡管澄星無人機扛過了一輪大浪淘沙,并在2017年12月進入上市輔導,開啟ipo進程,但2017年開始,受市場環境的影響,澄星無人機開始陷入經營困境。
根據財報,2013年到2016年,澄星的凈利潤分別是170萬元、780萬元、2300萬元和3300萬元,營業收入也從2013年的不到3萬元,一躍增長到2016年的2.2億元。但2017年上半年開始,其營收和凈利潤便遭遇腰斬。
根據最新披露的2018年一季報,公司一季度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虧損8.35萬元,財務指標上,公司流動負債高達1.4億元,其中超過一半為應付賬款,短期借款額高達5136萬元。
為解決現金流問題,澄星在2018年8月完成了新一輪約1億元融資,董事長陳加華和二股東、副總經理蔡俊彬的股權也多次質押。
據idc預計,至2023年,整個無人機市場的規模僅約為334.1億美元。市場判斷,包括大疆在內的無人機企業都將面臨發展瓶頸。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無人機市場份額中,大疆一家就占到了52%,除此之外,還有零度智控、億航等有力競爭者。
如許多無人機企業一樣,2017年,澄星無人機開始走向to b,試圖切割工業級無人機市場。澄星2017年年報顯示,除了進行消費級無人機和農業植保機的研究外,還首次提到了進行安防無人機的開發研究。
綜觀整個行業,目前關于“無人機+”的應用已有不少。例如京東、蘇寧、順豐正在進行快遞無人機試點;大疆與微軟合作,將無人機與云計算、采集數據等內容進行整合,幫助用戶在更多場景進行更廣闊的應用。
目前看來,與這些成熟的b端應用相比,澄星無人機的行業拓展之路仍充滿挑戰,需要找到足以撬動行業的支點。
當下,無人機行業已經除去浮華,從單純的概念階段進入真槍實彈的商業模式和行業應用的比拼。在市場、資本熱潮褪去之后,如何打破經營困局,沖擊“無人機第一股”,澄星無人機仍面臨艱難挑戰。
來源:華爾街見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