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海關總署獲悉,今年國際市場油價上漲刺激我國石油裝備產品出口迅速攀升。其中石油鋼管出口迅猛增長,國有企業是出口的主力,美國是最大的出口市場。
據海關統計顯示,今年前3季度,我國石油裝備產品(石油鉆機及零件和石油鋼管)出口32.5億美元,同比增長67.4%。其中,對美國出口10.4億美元,增長29.9%,占石油裝備產品出口總值的31.9%;對俄羅斯、阿爾及利亞出口倍增,分別出口1.9億美元、1.3億美元,分別增長10.2倍和4.2倍;對印度出口2.7億美元,增長59.8%。
據了解,隨著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上漲,屢屢創出新高,巨額收益刺激石油開采行業投資增加。與此同時,中東、美洲、俄羅斯等重要原油開采國家使用的設備大多為上世紀80年代左右投入,已逐步進入更新期,而我國石油裝備制造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采油和鉆探設備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國際市場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另外,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在中東、非洲、拉美、西亞等地區開辟了諸多石油勘探和工程技術服務項目,也拉動了石油裝備產品的出口。
有關專家表示,大型海洋石油裝備屬于國務院確定的16個重大技術裝備關鍵領域之一,盡管近幾年我國石油裝備制造業有了長足發展,產能和產品質量等方面都得到大幅提升,但行業發展仍面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
石油裝備制造技術仍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盡管目前我國石油鉆機產量較大,但鉆機品種相對單一,特種鉆機的設計和生產能力落后,鉆機生產所需的頂驅、發動機組、液壓、電氣控制裝置等關鍵件仍需依賴進口。
石油裝備制造業的產業集中度和專業化水平不高。我國石油裝備制造業企業數量多、規模較小、區域布局分散,產業集中度較低,企業間缺乏有效的分工與合作,重復建設現象突出,且企業研發、制造、服務一體化水平較低。
對此,有關專家建議石油裝備制造企業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低溫鉆探和采油的技術研究,實現裝備出口從量到質的轉變。同時,不斷優化出口市場,積極開拓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石油資源大國市場。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