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早研判人工智能人才沖擊波
唐玉光代表:研究顯示,人工智能將對目前許多就業崗位造成影響。上海在發展人工智能的同時,不僅需要關注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和集聚,也需要對受新技術影響的就業群體給予關注。
目前,《上海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上海市人才發展“十三五”規劃》即將到期,結合新的中長期人才規劃和“十四五”人才規劃,上海應將人工智能的全方位人才規劃列入其中;也可組織相關部門展開專題調研,在本市抓緊起草制訂專項人工智能人才發展規劃。
建議相關部門著手就“自動化”和“智能化”對就業的影響展開監控,直面人工智能對就業的挑戰,思考人工智能影響下的職業培訓體系,著手研究和調整職業培訓內容,幫助普通勞工順應技術和勞動市場的變化。
構建全覆蓋、多元化的托育服務體系
翟駿代表:現有托育機構的服務內容、流程以及技術標準等仍不甚清晰,且人才培養和儲備仍然稀薄。
建議構建全覆蓋、多元化的托育服務公共服務體系。政府應提供政策支持,并充分開發家庭、社區等各方主體的服務提供能力;綜合考慮人口密度、發展趨勢,城市交通、環境等因素,合理布點;同時要建立托育服務機構評估考核機制,促進托育服務機構間的良性競爭。
虹橋商務區要擴大范圍、提高定位
胡建忠代表: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的當下,作為滬杭和滬寧兩條發展軸交匯點、一體化發展重要引領示范區的虹橋商務區,其重點發展范圍和規劃定位等都要同步跟上,應該開始新一輪的頂層設計工作,以便積極承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建議虹橋商務區要擴大范圍,以便承載更多一體化及經濟產業發展的任務;定位要比原來更高,各項工作層級和要求也應加碼,從體制上保障其規劃建設、管理和協調力度。
打通長三角地區省際斷頭路
蔡寧代表: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應形成道路、軌道交通、公共交通的有機連接。建議繼續打通省際斷頭路,注重規劃先行,梳理對接三省一市現狀,對長三角道路對接的儲備要求分期實施;銜接軌道交通,通過軌交11號線加快昆山融入上海都市圈,實現同城效應;公共交通方面,建立公交對接協調管理機制,編制毗鄰地區公交對接規劃、加強合作。
來源:上海政法綜治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