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商報》網站(www.handelsblatt.com)12月12日報道,歐洲議會當日在施特拉斯堡以絕對多數通過一項關于開放歐洲汽車零配件市場決議,所涉產品包括擋泥板、車門、車燈等對汽車安全無關緊要的僅用于修理的零配件。歐洲汽車制造業和以德國為首的幾個歐盟國家拒絕開放汽車配件市場,作為讓步,歐洲議會最后確定了一個過渡期。
報道說,一些獨立的汽車配件生產商、消費者協會、保險公司和德國汽車俱樂部adac多年來就要求打破13個歐盟國家組成的汽車配件康采恩的壟斷,他們希望通過開放市場來激勵競爭和降低成本。德國科隆經濟學家約翰·埃克霍夫(johann eekhoff)受汽車配件商協會委托所做的一份調查報告結果稱,由此可使汽車零配件價格下降6%。德國基民盟黨籍議員克勞斯·雷內(klaus lehne)認為,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由此可以降低汽車維修成本。
歐盟汽車零配件市場開放程度不一,其中10個國家,如英國、意大利和西班牙早已實現自由化,其它13個國家則組成壟斷康采恩。歐盟今日通過的決議乃是基于歐盟委員會曾于2004年提出要實現全歐范圍市場開放建議。據估計,歐盟27國汽配市場總量約130億歐元。汽車制造廠商擔心,市場開放將造成該行業高達18億歐元的收入損失,所以堅持維護配件設計知識產權,并警告說可能由此造成歐盟內工作崗位不保。德國社民黨籍議員貝恩哈特·拉凱(bernhard rapkay)則反駁說:“壟斷的汽車康采恩將很多汽車零配件生產轉移到了非歐盟國家,通過市場開放,反而可以增加就業崗位,因為該措施對歐盟那些獨立的中型配件生產廠家是有利的。
盡管實行市場開放的好處多多,但拉凱和其他德國的聯盟黨籍議員都提出要設定為期八年的過渡期。而歐洲議會最終以絕大多數支持,通過了過渡期為五年的議案。新規定生效,還須獲得歐盟國家多數通過。在部長理事會內,目前有德國、法國、捷克、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表示將杯葛此決定。這些國家汽車工業舉足輕重,頗具強大的政治影響力。
德國聯邦政府拒絕了歐洲議會關于設定過渡期的妥協性建議。歐洲議會議員拉凱則強調,如果德國不為所動,總有一天歐洲法院會強制施行市場開放。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