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飽受歐美國家貿易壁壘的打壓之時,重慶,這座以裝備制造業為主要經濟支柱的城市開始尋找自己的國際生存空間。非洲,成為一大批重慶企業矚目的焦點。
毗鄰地中海,與意大利西西里島隔海相望,享受向歐盟出口的零關稅優惠———突尼斯,這個政治長期穩定的法治國家,由此進入重慶企業家們的視野。
在2006年中非經濟論壇之后,借助商務部積極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政策東風,近日,由重慶國際集團公司與一家意大利企業共同投資的北非(突尼斯)中意合作安菲達工業園區應運而生。
到非洲去,到一個全新的大陸去,到一個與世界直接對話的市場經濟國家去,重慶企業界的領袖們集體喧嘩,一場海外“淘金”熱由此萌動。
2006年,突尼斯。
飛機降落在蘇斯省,剛踏上突尼斯國土的徐斌,感覺還是有點意外,這里并不是他所想象的非洲那樣。
徐斌是重慶國際集團公司的總經理助理,北非(突尼斯)中意合作安菲達工業園區建設的全程參與者。
在徐斌眼里,背靠撒哈拉沙漠的突尼斯,出乎意料地“清爽”:藍天和與天一樣藍的地中海,整潔的道路,以及路邊的綠色熱帶樹木。
徐斌此行的目的,原是為國際集團公司在馬耳他的服裝廠尋找一個遷移的場所,但沒有想到的是,此舉卻開辟重慶企業在非洲投資的一片新天地。
兩年后,由重慶國際集團公司與一家意大利企業共同投資的北非(突尼斯)中意合作安菲達工業園區,正式由國際集團公司向國內企業招商。
市發改委人士認為,這一中意雙方“筑巢引鳳”的招商模式,將為重慶企業走出國門探索出一條全新的道路。
“安菲達園區”的由來
2005年,馬耳他加入歐盟條約。馬耳他一些外資企業所享受的向歐盟出口的稅費優惠,逐漸被取消,該地勞動力成本也逐漸上升。
此時,國際集團在馬耳他開辦了20余年的萊悉服裝廠,生產開始遭遇困境。國際集團開始籌劃服裝廠搬遷。
國際集團萊悉服裝廠在馬耳他的一個合作伙伴,也在醞釀轉移計劃。根據比較,該企業發現突尼斯是個不錯的選擇,于是,國際集團也將突尼斯納入選擇范疇。
2006年3月份,國際集團來到突尼斯,開始著手調研。
他們發現,這個位于北非,毗鄰地中海,與意大利西西里島隔海相望的國家,有著無可比擬的區位優勢。
背靠非洲大陸,比鄰歐盟和阿拉伯國家,在一個亞、非、歐三角地區的交界地帶。
國際公司副總經理李智介紹,雖然突尼斯只有1000萬人口,但是具有數個國際機場,和完善的海、陸、空交通系統。
除此之外,突尼斯政治穩定,是一個法治國家。徐斌回憶,考察時突尼斯官方展示給他們的資料上,一些很小的細節,均標出“根據xx法律第x條規定”,相關文件的簽訂嚴格按照國家法令擬定和實行,并且開放程度較高。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在突尼斯大街上來往的有很多白人和混血人,“這凸現了這個國家對外來文化有較好的包容性。”徐斌說。
考慮到此,國際公司轉移服裝廠到突尼斯的計劃已定。
然而,2006年中非經濟論壇卻啟發了國際公司更大的一個想法,胡錦濤總書記在會上透露,中國將在非洲設立3--5個工業園區。此后國家商務部也推出了一系列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政策。“既然如此,為什么我們不干脆建設一個工業園區,為國內企業搭建‘走出去’的平臺呢?”李智說。
北非(突尼斯)中意合作安菲達工業園區應運而生。
重慶國際公司集團副總經理李智為記者講述了一個故事,一個生產自行車的廣東民企老板,今年9月,與非洲當地企業合作,以合資形式建廠生產自行車,然后出口歐洲。半年時間,銷售效益非常好,如今該老板已經打算再擴大兩三條生產線。但是對于遠道而來的重慶客人,這位“中國老鄉”卻不準進廠參觀。中國駐突尼斯大使解釋,由于該企業效益好,老板不愿被過多宣傳,以防止有更多中國企業進入突尼斯瓜分市場。
重慶對外投資最好一年
“重慶外貿的現狀并不理想。”李智認為,作為內陸型城市,重慶對外開放步伐較慢,去年對外貿易的進出口額只有54億左右,甚至比不上沿海的一個城市進出口額。
但是這種狀況在改變,市外經貿委副主任王濟光透露,2007年是重慶海外投資最好的一年,總額達7億美元。
其中最大的投資為位于韓國務安郡的韓中產業園區。該園區占地20多平方公里,由廣廈一建和地產集團共同出資成立的東泰華安投資公司投資,占園區51%的股份,另外49%屬于韓國。
其中將建設一個6平方公里的韓中工業園,將吸引汽摩、船舶、電子產品、物流、餐飲服務業等產業入駐,另外還將建設一個中國城。總投資兩億元人民幣。目前國家商務部已經批準,面向全國招商。
除此之外,市發改委透露,投資6000萬美元的博賽礦業南美圭亞那鋁礬土礦項目,是重慶目前最大的海外投資項目。目前重慶市在國外的投資園區,還有老撾的農業園區和力帆集團在越南的力帆工業園。
走出去的制約因素
作為重慶海外最大的一筆投資,王濟光認為,博賽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圭亞那的投資,具有典型意義。
然而,博賽礦業行政處人士張永華說,該公司在走向南美洲的途中,稅收、人才和管理等方面都面臨困境。
張永華介紹,在當地設廠,是在國內繳稅還是在國外繳稅,或者需要雙重繳稅?如何避免重復繳稅等都成為該公司頭痛的問題。
另外,博賽接管的公司有5名加拿大籍高管,500多名工人。因此必須派人員前往常駐。而這些人員須懂當地語言、熟悉國際規則、適應當地生活……要找到符合這些苛刻條件的人,張永華說,太難了。
而管理的難題在于,文化不同,當地員工工作節奏較慢,必須要找適應當地習慣的管理模式,
政府力促企業走出去
“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走出去是必然。”王濟光說。
宗申集團非洲部部長王剛表示,如果有機會可以在非洲設廠,那是再好不過了。對于摩托車企業而言,非洲市場潛力非常大,世界各地很多摩配產業都往非洲轉移。但其限制因素主要是政局不夠穩定以及當地購買力較有限,市場還比較分散。
目前,宗申集團在南非、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等多個非洲國家設有專營店,主要由當地經銷商直接代理宗申產品,銷售狀況良好。
李智透露,此次該工業園區的目標企業,就是在重慶具有富余產能的企業,比如機械、家電、輕工、紡織、摩配、汽車等。
“打造本土跨國公司和著名品牌是我市保持經濟快速發展的必解之題。”市外經貿委外經處負責人透露,渝企“走出去”后,將在信貸、外匯、保險、通關等方面享受多項便利政策。
楊冰 何清平 劉茂穎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