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最近對原產于中國的新充氣工程機械輪胎作出反補貼初步損害裁決。自去年11月美國打破對非市場經濟國家不適用《反補貼法》慣例,對中國銅版紙發起首宗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以來,已對中國發起8宗“兩反”合并調查。中國已成為今年遭受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
貿易摩擦頻繁
中國商務部統計表明,今年前11個月,中國遭遇反傾銷、反補貼以及特保和保障措施等“兩反兩保”貿易摩擦62起,已連續12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同時,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遭受337調查最多的國家。僅今年1-10月,美國就對中國發起337調查14起,占其同期立案總數的50%以上。“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者正試圖通過妖魔化中國制造,引起普通消費者恐慌,進而取得民眾支持。”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張二震說。
今年以來,“二甘醇牙膏”、水產品危機、美泰玩具召回等事件令“中國制造”面臨信譽危機。江蘇海外集團銷售經理居建偉說,盡管美泰事件責任不在中國企業,但中國玩具生產商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今年前11個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26.1%,進口增長20.5%,相差5.6個百分點;而2005年上半年,出口增幅高于進口增幅18.7個百分點。盡管如此,今年1-11月,中國外貿順差仍然達到2381.2億美元。“外貿順差增長過快,不僅加劇貿易摩擦,而且加大了國內流動性過剩,增加了貨幣調控的難度,影響宏觀調控的靈活性和有效性。”江蘇省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田伯平說。
人民幣升值加大壓力
目前,對于眾多中國企業來說,面臨的挑戰除了貿易摩擦,還有不斷走高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以前每賺1美元,加上出口退稅所得,企業能拿到9.3元人民幣,現在只能拿到7.5元人民幣,利潤下降了20%。”溫州奮起皮具有限公司總裁黃兆進說。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來化解人民幣升值壓力。江蘇夢蘭集團副總經理何明說:“對于謀求轉型升級、提升全球競爭力的企業來說,人民幣升值降低了企業進口機械、引進國外高端人才、構建海外營銷網絡的成本。這一年來,通過提高產品設計附加值,我們的出口利潤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
新聞鏈接
歐盟對華最大反傾銷調查:三湘企應訴
記者12月17日自省商務廳獲悉,歐委會12月14日決定,對來自中國的鍍鋅板發起反傾銷調查。由于涉案金額超過10億美金,涉及我國企業多達200余家,該案成為歐盟有史以來對我國發起的最大一起反傾銷案。我省株洲市歐佳經貿有限責任公司、漣鋼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湖南華菱漣源鋼鐵有限公司三家企業涉案,調查期內涉案金額為29789474美元。在12月13日五礦商會召集的本案應對會上,參會企業應訴態度積極,并一致聲明:中國企業沒有傾銷。
三湘都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