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3年,我國對瑞士的滾珠軸承出口一直呈下降趨勢,2003年出口量降到1200多萬套。2004年出口量大幅增長,增長高達81.99%。2005年和2006年增長率都呈增長趨勢,2006年增長了18.85%,出口量達2700多萬套。
從出口均價來看,我國對瑞士滾珠軸承出口均價一直呈下降趨勢,2003年和2004年下降最快。雖然2005年和2006年,出口均價有所回升,但仍低于2000~2002年0.32美元/套的水平。
橫向比較,我國對瑞士滾珠軸承的出口比重低于意大利、德國、荷蘭等歐洲國家。縱向比較,受出口量變動的影響,2000~2003年,瑞士在我國滾珠軸承的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從1.16%下降到0.72%,下降了0.44個百分點。2004~2006年,比重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前期最高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出口均價較低,因此,我國對瑞士滾珠軸承出口的數量比重一直高于金額比重。
在中瑞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未來幾年我國軸承對瑞士出口仍然存在著很大的機遇。
首先,瑞士制造業以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為主,我國中低端軸承產品出口機會大。
由于瑞士工業企業面臨國內資源匱乏、勞動力成本高的問題,普通商品的生產與銷售無法與其他國家競爭,因此瑞士企業如欲生存就必須生產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產品,以彌補其價格競爭力不足的弱點。瑞士機電行業在技術革新、產業結構重組方面在歐洲一直是比較超前的,率先涉足或重點開發具有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是瑞士企業的一大特色。
正因為如此,瑞士低端軸承產品進口量很大,這也造成了我國軸承對瑞士出口均價很低,且呈下降趨勢。未來我國滾珠軸承低端產品出口仍有很大的機會。
其次,中瑞貿易的快速發展為中國軸承對瑞出口帶來了機會。
中瑞貿易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據瑞士海關統計,中瑞貿易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2007年1~4月進出口總額達30.48億瑞郎,同比增長23.57%,其中,進口額為15.18億瑞郎,同比增長21.74%;出口額為15.29億瑞郎,同比增長25.45%。
2007年7月8日,商務部長薄熙來與瑞士聯邦委員兼經濟部長洛伊特哈德在北京簽署了《中國商務部與瑞士經濟部聯合聲明》,瑞士宣布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雙方各自積極推動中瑞自貿區的評估和研究工作。中瑞經貿關系的發展為中國軸承對瑞士出口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環境。
再次,瑞士鼓勵中國企業到瑞士投資。
瑞士赴中國投資由來已久,至今累計達50億瑞郎,而中國赴瑞士投資屈指可數。瑞士政府歡迎中國企業到瑞士投資,瑞士經濟促進署最近也做了一些工作,如邀請中國企業家赴瑞訪問,介紹全球企業選擇瑞士作為歐洲金融協調、物流、銷售和發展中心的原因,以及瑞士的優惠政策。相信隨中瑞經貿來往來的不斷加深,中國軸承對瑞出口也將逐步擴大。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