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點澆口注射模具,可以實現塑料件與澆口凝料的自動拉斷,減少人工操作,使塑料注射成型生產的自動化程度提高。但是,為了保證澆注系統凝料的自動脫模,常常需要在定模一邊增設澆道凝料推出機構,增加分型面,從而導致模具脫模機構復雜化,也使模具結構復雜化。對于多型腔的點澆口模具,如能利用定模的定距分型動作來完成澆注系統凝料的自動脫模,則可以簡化模具結構,并降低模具成本。
一、模具設計要點
普通流道的點澆口模具需采用雙分型面模具結構,在定模一邊應設置與定模定距分型的澆口板。對于多型腔的點澆口模具,澆注系統需設計分流道,在主流道的下面設計冷料井,并可采用拉料桿的結構。在點澆口模具澆注系統凝料自動脫模機構的設計中,利用這些必要的結構并加以改進,可實現澆注系統凝料的自動脫模。模具結構如圖1所示。
(一)在限位拉桿3上設計壓縮彈簧4,模具開模時,在彈簧彈力作用下,定模首先分型,定模底板2和澆口板5作定距分型,其分型距離為能方便取出點澆口凝料所需的寬度。
(二)利用側凹拉斷點澆口凝料
在定模底板分流道的末端,鉆一斜孔形成分流道側凹1。當定模剛分型時,澆注系統凝料受側凹1內凝料的阻礙而不能運動,此時澆道凝料與塑料件在最小截面處(澆口)拉斷,澆口凝料脫出澆口板5而留在定模底板2的澆道內。但冷料井凝料仍留在澆口板上。
(三)利用球形拉料桿拉出澆道凝料
隨著定模的繼續分型,由于球形拉料桿6對冷料井凝料的限制作用,其阻力大于分流道側凹1的阻力,球形拉料桿6將澆道凝料從定模底板2的流道中全部拉出,由于冷料井凝料仍未脫出,澆道凝料隨澆口板5一起移動。
(四)澆口板帶動澆道凝料脫出球形拉料桿
當限位拉桿3的軸肩與澆口板5的臺階接觸時,由于限位拉桿3的限制,定模的定距分型即澆口板與定模底板的分型結束。注塑機繼續開模,模具動模與定模分型,塑料件脫出型腔而留在動模的型芯7上。由于球形拉料桿6固定在動模、冷料井設在定模澆口板5上,動、定模分型時,澆口板與動模分開,即澆口板與球形拉料桿分開,在澆口板的作用下,把冷料井凝料強行地從球形拉料桿上刮下來,使澆注系統凝料能自動地脫模。此時澆口板起到澆道板的作用。
(五)塑料件的脫模模具繼續分型,動模繼續后退,注塑機頂桿10推動模具推板運動,頂桿9將塑料件從型芯7上推出,實現塑料件的脫模。
二、模具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一)由于球形拉料桿6的直徑較小,長度較長,拉料桿與澆口板5的孔又有配合要求,因此動、定模之間的導向機構不但要保護型芯7,而且還要保護球形拉料桿6,防止合模時被折斷,造成模具損壞。在動、定模間,導柱11的有效高度l1應大于球形拉料桿6的有效高度l2。
(二)一般來講,相對于噴嘴軸線對稱布置的單型腔點澆口模具,不能采用拉料桿;只有多型腔的點澆口模具才設計拉料桿。
因此,該模具結構適合于多型腔的點澆口注射模具。
(三)由于澆注系統凝料在脫模時要發生一定的形變,因此,該模具結構適合于在成型溫度下具有一定彈性的塑料品種。
三、結語
利用側凹、澆口板和球形拉料桿的配合,可以實現澆注系統凝料的自動脫出,結構簡單,模具動作可靠,成本降低,制造周期縮短,能滿足全自動化生產的需要。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