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作為最火爆的前沿科技之一,在經歷了技術創新的爆發以后,技術和應用場景互為推動、協同發展,共同促進了人工智能“脫虛向實”。在超強的計算能力、與日俱增的海量數據以及不斷涌現的優秀算法的推動下,實體經濟紛紛全面擁抱人工智能,因此,2018年也被稱為人工智能商業化落地的元年。
在落地的過程中,人工智能引發諸多領域的顛覆性變革,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產業應用篇(2018年)》顯示,預測到2035年,人工智能將使中國經濟的預期增長率提升1.6個百分點,額外貢獻經濟總增加值7.1萬億美元。
2018年,人工智能已經深入到了產業鏈應用層,促進了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零售、智慧醫療、智能駕駛、智能教育等六大垂直領域的產業創新,掀起了“ai+”的人工智能賦能浪潮。
智能制造
隨著《中國制造2025》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等戰略的持續深化,我國的智能制造也開啟了制造業的品質革命,汽車、鋼鐵、紡織、電氣、機器人等制造行業的智能化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另據工信部2018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數據顯示,山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在智能制造領域的試點數目位列全國前茅。
2018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華為、施耐德電氣、和利時、美國國家儀器(ni)等超過20家國際組織和業界知名廠商聯合發布包含六大工業互聯場景的tsn+opc ua智能制造測試床。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碼隆科技與寧波市鎮海區人民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將聯合共建智慧紡織服裝全球總部項目,開拓了“人工智能+紡織服裝業”的新局面。在汽車配件工業制造領域,萬豐集團建成了鋁合金車輪混線柔性化生產智能工廠,通過工藝裝備的數字化、管控的集成化和生產決策的智能化,實現了鋁輪轂全流程的數字化集成,推動了鋁合金車輪離散型智能制造標準的形成。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作為關系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等諸多領域的城市發展新模式,2018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城市生活各個場景實現了深度完善和細化,有望大大改變城市居民生活、工作和出行方式。同時,智慧城市的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7.9萬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3.38%,2022年將達到25萬億元。
2018 杭州云棲大會上,阿里云發布了杭州城市大腦 2.0,已覆蓋主城區、余杭區、蕭山區共 420 平方公里;優化信號燈路口1300 個,覆蓋杭州四分之一路口,同時還接入了視頻4路,通過交警手持的移動終端,大腦已可實時指揮200多名交警。騰訊云與貴陽聯手打造“貴陽微政務服務體系”項目,從智慧城市政務民生服務體系建設、移動支付智慧城市、“互聯網+交通”、“互聯網+警務”、“互聯網+醫療”、“互聯網+人社”、“互聯網+旅游”、“互聯網+稅務”、互聯網安全以及人工智能領域等多方面探索智慧城市建設。中國平安在2018年首次系統化公開展示了國內首個“1+n”智慧城市平臺體系及解決方案,而華為也發布了面向智慧城市的數字平臺,有望徹底打破信息孤島。
智能零售
在新零售重構人、貨、場,打通線上線下壁壘的過程中,人工智能發揮了重要作用,無論是無人商店、無人配送還是智能客服,都離不開商品識別、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的應用和創新。尤其是商品識別,在無人商店提高零售效率、降低貨損率、提高用戶體驗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華為與碼隆科技在2018年達成戰略合作,將共同打造商品識別ai使能的新零售解決方案,基于華為全球領先的新 ict 基礎設施解決方案協同碼隆科技的視覺應用平臺共同助力新零售的創新。另外,碼隆科技還推出了智能貨柜應用方案,實現了普通貨柜向智能貨柜的改造轉化,其與海爾共同成功打造“海爾智取柜”在2018年亮相,并推進量產計劃。另外,谷歌也推出了 “contact center ai(人工智能客服中心)”,集虛擬助理、智能信息發掘和情感分析等功能于一身,通過對用戶咨詢內容的智能理解,“contact center ai”可以進行復雜多輪對話并獨立解決部分需求,如果指令超出ai處理范圍,即可轉接至人工客服,保證效率的同時也提升了用戶體驗。
智能駕駛
2018年,智能駕駛遇到了重大挫折,uber發生的全球首例自動駕駛致死事故引起了全球對智能駕駛的反思,也推動了智能駕駛技術的創新。在隨后的發展中,智能駕駛企業不斷探索智能駕駛新技術,積極促進更安全智能駕駛產品的誕生和應用。
國內智能駕駛領軍者百度量產的100臺全球首款l4級別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已可應用于廠區、景區等特定場景。而谷歌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郊區推出了名為waymo one無人駕駛出租車付費服務,率先啟動了自動駕駛商業化。
智慧醫療
2018年,我國政府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人工智能開始賦能醫療的各個環節,為智慧醫療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這一過程中,互聯網巨頭開啟了智慧醫療標準化、平臺化的戰略,而初創企業聚焦合作伙伴、實現重點突破也成為常態。
平安好醫生與包括解放軍第三〇三醫院在內的全國逾百家三甲醫院簽約合作,將共建“智慧醫院”;碼隆科技與伯爾尼大學共建智能醫療聯合實驗室,將打造針對腦部疾病診斷的智慧醫療平臺。騰訊醫療人工智能實驗室(tencent medical ai lab)也于2018年夏天推出了自主研發的新技術——帕金森病運動功能智能評估系統,并在此基礎上與復旦大學華山醫院神經內科的醫學專家們達成合作。
智能教育
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發布后,教育智能化成為教育領域發展的方向?!叭斯ぶ悄?教育”正在逐漸改變現有教育模式,解放教師資源,教育理念與教育生態也發生了深刻變革。
2018年,網龍推出了全球首款ai助教,通過智能語音、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線上掌控課堂、線上簽到、作業定制和線上批改都成為了可能;曠視科技也打造了涵蓋無感考勤、課堂行為分析、會議簽到及多款原創智慧教育硬件產品在內的曠視智慧教育解決方案。
隨著人工智能在垂直領域的深度落地,人工智能產業的集聚效應也在初步顯現,全國形成了京滬、粵港澳、川蜀云貴等多個特色人工智能產業集群。以粵港澳為例,該地區創新氛圍濃厚,投融資發達,有力地推動了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的快速發展。據統計,僅深圳一地,2018年ai相關的投融資總頻次就達到172次,投資金額總額87億元,占全國比重超過5%。深圳良好的ai發展環境,催生了眾多垂直賽道的佼佼者,并形成了以騰訊、華為等大型龍頭企業為引領,以商湯科技、寒武紀、碼隆科技、優必選、大疆創新為代表的創新ai快公司蓬勃發展的產業格局。
縱觀整個2018年,我國人工智能應用落地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一些創新應用甚至引發了世界范圍內的關注。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突破和人工智能戰略的深化,我國人工智能應用落地將迸發前所未有的創新力量,呈現更加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來源:idonews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