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市場預測顯示,2007~2013年,相對于全球汽車市場年均3.2%的增速,每輛車的汽車電子產品含量將以4.9%的速度增長,而中國的增長率將達到17.2%。2007年全球汽車電子市場的規模是700億美元,現在是以5%的速度增長,到2014年時可能會上升到12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世界最大的零部件廠商之一的德爾福預測:“汽車電子市場的最大增速應該來自于亞洲。”
“81%的股東已投票贊成破產重組方案,德爾福重組已經進入到最后階段,大概今年一季度即可完成,從破產保護中走出只是程序性的事情,已經沒有障礙了。”這是德爾福全球副總裁、電子與安全總裁兼亞太區總裁歐杰瑞(jeffreyj.owens)先生及負責電子與安全和公共事務的高級經理蔣健先生,在底特律接受中國記者采訪時說的一番話。結合德爾福公司近期的一些表現,可以想象一個全新的德爾福即將出現在世人面前。
新德爾福體現新效率
那么新德爾福以什么姿態示人?我們從德爾福公司于2007年9月間向紐約南區的美國破產法庭提交的一份《聯合重組計劃》中可以窺探出主要脈絡。這份《聯合重組計劃》列舉了德爾福在五大核心領域的重組方案:一是同美國各主要工會達成一致,為公司開展業務創造有利于競爭的環境;二是同通用汽車公司取得一致,獲得解決某些歷史遺留問題和勞動力成本的經濟支持,達成未來業務合作承諾;三是調整德爾福公司的未來產品組合與生產基地;四是按計劃重組德爾福公司正式員工,降低銷售、管理和一般性成本,以支持產品組合調整;五是為美國固定福利養老金計劃提供資金。
在這份《聯合重組計劃》中,德爾福宣布將調整公司產品結構,集中于公司擁有較大競爭優勢、可以為客戶提供最大支持的核心技術領域。為此,公司將重點發展以下六大系列核心產品線:一是控制與防盜(包括車身防盜、機械電子和顯示設備);二是電子/電氣架構(包括電氣/電子分布系統、連接系統和電氣中心);三是娛樂與通訊(包括音響、導航和電子通信);四是動力總成(包括柴油發動機和汽油發動機管理系統);五是安全(包括乘員保護和安全電子);六是熱交換(包括氣候控制和動力總成系統冷卻處理)。同時,德爾福合并、縮減或出售、關閉一些對公司未來戰略框架幫助不大的非核心產品與生產基地,并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2007年1月1日,德爾福開始實施新的組織結構,形成了以產品業務部門(pbus)為中心的組織框架,加大了對產品和客戶的關注力度。也就是從那時起,歐杰瑞同時負責電子與安全和亞太區,即一個事業部門加一個地區的業務。
歐杰瑞表示,以產品線為主、其他線為輔的管理機制與以往的矩陣式管理模式相比,分工明確,責任清晰,公司的運轉速度更快了。“有一點值得說明,在破產保護過程中,從來沒有因為重組和破產保護問題而影響一個客戶的業務,同時在過去的24個月里,德爾福還拿到了520億美元的新訂單,這反映了客戶對我們的信任,也反映出工會是很專業的。”歐杰瑞說。
在中國大規模拓展
“面臨全球性的節能、減排壓力,汽車電子與安全是汽車產業發展的核心。”歐杰瑞堅定地說,“全球汽車增量的速度是3.2%,汽車電子產業的平均增速是5%左右,而德爾福汽車電子業務的增速要高于5%,其中中國業務的增速更快。”
兩年前,在德爾福處境最不好的一段時期,德爾福全球副總裁、亞太區兼中國區總裁全春澤博士曾說過,“借用中國孔子的話,2005年、2006年德爾福在中國的狀態就是修身”。當時的德爾福似乎還談不上齊家、治國與平天下。因此德爾福巧妙地利用了當時中國汽車市場發展放緩的時機,開始大力培訓員工并加緊技術中心的建設。
時至今日,德爾福已經漸漸擺脫了以通用公司業務為絕對核心的狀態,加快了在亞太等新興市場地區的發展步伐,逐漸從破產保護的陰影中走出來。
從德爾福得到的最新資料顯示,2007年德爾福中國區業務再一次成為其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全年營業額超過14億美元,同比增長40%,幾乎是中國整個汽車行業增速的一倍。
回顧德爾福在2007年業務發展最快的中國市場上的表現,可以用激流勇進來形容。首先,是公司繼續加大在中國的投資,擴大生產規模,通過投資設立新廠,并對兩處生產廠移址擴容,進一步拓展了在中國的生產布局。其中,電子/電氣分配系統在長春的分公司順利完成遷址擴容,其產能擴大一倍,生產流程全面升級,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為中國東北地區電子/電氣分配系統第一供應商的地位;德爾福派克上海a5工廠正式啟動,原址的生產設備和人員配備全部遷入新廠,作為亞太地區最大的線束系統制造工廠,上海a5工廠年生產線束將超過100萬套,產能提高80%。其次,是與北汽控股簽約成立了汽車安全產品與汽車空調產品兩家合資公司,與北汽的合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其三,是加強了在中國售后服務市場的發展力度,并舉辦了首屆全國售后服務授權經銷商大會;德爾福售后服務業務在品牌意識、銷售及經銷網絡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并將陸續在車輛電子產品、柴油共軌系統、熱交換系統、底盤與制動系統、保養與服務等領域推出新品。
據悉,過去的一年間,位于上海的德爾福中國科技研發中心一期工程的辦公間已人滿為患。現在二期工程已臨近尾聲,研發中心的工程師人數也從2006年的400名增加到2007年的600名。這家總投資超過5000萬美元、二期占地1.26萬平方米的中心內,設有各類新建的實驗室,專門用于動力總成系統、電子與安全系統以及德爾福產品和服務解決方案等業務領域內的產品驗證、研發和客戶培訓,它將使德爾福中國的研發能力得到加強,并加快生產本地化的進程。
綠色、安全、連接——德爾福面向未來
盡管人們普遍預期美國經濟有可能面臨衰退的跡象,但是歐杰瑞仍然認為汽車市場具有較大的挑戰性。這一論斷是怎樣得出的呢?歐杰瑞認為,目前美國已進入戰后人口密集出生期(1945~1965年出生)的人群進入退休高峰期的時段,并且目前美國的人口增長速度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由于美國的退休人員普遍比較有錢,消費能力突出,這就決定了北美的汽車市場不會出現大衰退現象。
那么,德爾福認為今后汽車電子與安全產品將向何處發展?對此,歐杰瑞表示,德爾福認為未來產品發展的大趨勢是綠色、安全與連接,這是由全球汽車市場的發展趨勢所決定的。
“2007年全球汽車電子市場的規模是700億美元,現在預測是以5%的速度增長,到2014年時可能會上升到12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歐杰瑞分析說,“汽車電子市場的最大增速應該來自于亞洲,怎樣使發動機更環保,怎樣使車內的儀表盤、汽車電子更和諧,怎樣實現主動安全措施,這些都是新的增長點,大家都面臨著很多新的機會。”
相關的一份資料顯示,2007~2013年,相對于全球汽車市場年均3.2%的增速,每輛車的汽車電子產品含量將以4.9%的速度增長,而中國的增長率將達到17.2%;另一方面,以產品功能劃分,汽車安全產品的年均增速將達到11.7%,而通訊與信息娛樂產品的年均增速將達到11.4%。可以說,這份報告應驗了歐杰瑞所說,汽車電子與安全產品市場正處于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期。
“在汽車電子方面,德爾福的優勢在于建有自己的晶片廠,具有軟件開發能力,并且擁有很強的系統開發與集成能力,因為德爾福出身于通用汽車,對汽車也非常了解。”在德爾福干了35年的歐杰瑞對自己公司的能力充滿了信心。
相關資料顯示,德爾福汽車電子部門的前身——德科收音機于1936年成立,汽車上的第一款車載收音機產品即來自于德科。70多年來,德爾福為全世界提供了2.75億套汽車收音機產品,成為世界上為開車人提供音樂最多的公司。另外,世界上第一款車載cd、第一款車載dvd和第一款車載遠程通訊產品也來自于德爾福。目前在北美市場非常流行的衛星廣播節目所用的車載產品多數也是由德爾福所提供,據統計,德爾福總計供貨達1875萬臺,用戶數達1700萬,在美國使用德爾福產品用戶的比例達75%。
另外,歐杰瑞也非常看好混合動力市場,他認為剛剛通過的新的美國燃油消耗法規限定2020年前所有在美國生產的車輛都要達到平均35英里/加侖(約相當于8.12升/100公里)的限值,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講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混合動力能夠讓一輛美國皮卡車達到普通四缸轎車的油耗水平。”歐杰瑞認真地說,“混合動力產品將呈爆炸式的增長,是未來真正的市場機會。”
對于連接,歐杰瑞表示,駕車人一進入車內,應該能夠非常簡潔地使用各種信息、通訊與娛樂產品,并且這些系統相互之間能夠溝通,不互相干擾,這些也正是德爾福的優勢。
“我們對市場更了解,我們的產品面也最廣,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家廠商對系統比我們更了解,況且我們還對整車最了解。”歐杰瑞的這句話是有根據的。我們從剛剛于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2008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德爾福公司所展示的內容中可以看出,包括配備中國產奇瑞車在內的8輛展車中,產品包括主動安全系統、安全與控制、移動通訊與娛樂、電子設備冷卻、移動網絡連接和數據連接產品在內的各種最新移動電子產品,如衛星電臺、電視,巡航系統、媒體播放器、高檔無線電接收、雙畫面顯示器、全災害公眾預警廣播、wifi、藍牙、ipod及數據連接等,充分顯示了德爾福的綜合技術能力。
對于中國市場,通過為奇瑞幾款2009年車型軟件平臺提供的整套綜合導航和乘員保護系統,歐杰瑞表示他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車、汽車電子與安全產品的發展前景,“已經有多家中國廠商看中了我們的系統集成能力并有了實際接觸,這一市場將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歐杰瑞說。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