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已有千余個專業制藥機械廠,銷售額達到10億元。但是從整體上說,我國制藥機械行業實力不強、產品檔次不高。
前些年,制藥機械行業的日子過得不錯。其原因是藥品生產企業的gmp認證使大量設備需要更新換代,為制藥機械行業提供了發展的機遇。
2002年和2003年是我國制藥機械銷售增長的“黃金”時期,到2004年,企業的數量由原先的300家發展到千余家。然而,隨著藥品生產企業gmp認證告一段落,制藥機械的好日子也將過去。千余家制藥機械企業與全國5000余家藥品生產企業形成了1000:5000的態勢,一些制藥機械企業只能關停并轉。
在千余家制藥機械企業中,除了少數骨干企業外,大部分企業實力不強,生產的產品檔次不高,科研開發的深度不夠。就其規模而言,年產值達到幾千萬元以上的制藥機械企業屈指可數。
同時,產品缺乏差異性,同質化現象嚴重。產品的同質化競爭,不僅淘汰了落后企業,也使實力較強的企業嘗到苦澀的滋味。制藥機械行業不但國內競爭激烈,更要命的是還要面對“海外兵團”的長驅直入。
誠然,有的國產制藥機械與進口產品相比,質量相差無幾,而價格相對低廉。某制藥機械企業老總抱怨:我們的產品其實和進口貨不相上下,但藥廠就是不肯用國產貨。
果真如此嗎?非也。制藥企業不用國產貨也有自己的道理,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國產制藥機械產品不過硬,在生產過程中,機械經常出故障。
據行家分析,我國制藥機械在國際市場上真正能屬上乘的可謂鳳毛麟角。制藥機械正朝著傳感器、機、電、光一體化,全自動操作發展,而國產貨仍處于仿制階段。藥廠使用進口設備,效率高、質量好,成本收回不比國產貨慢。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