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對于中國縫制機械行業來說是極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持續升值、縫機需求增速放慢等不利因素使行業發展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行業的調整不期而至。臺州是我國的“縫制設備制造之都”,擁有規模龐大的縫制機械及零配件生產企業集群,其產值占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強,出口量占全國總量的40%以上,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縫制機械生產和出口基地。行業調整的種種特征和現象在這里也表現得最典型、最明顯。
臺州企業 變壓力為動力 坦然面對行業調整期
臺州目前共有幾百家各類縫制機械及零配件生產企業,企業規模和水平也各不相同。從企業規模來講,既有飛躍、中捷、寶石、杰克、通宇等年產值5億元以上的行業大型企業,也存在大量產值在5千萬元至5億元的中型縫機企業(如美機、匯寶、求精、順發、寶宇等),同時也不乏大量規模在千萬元以下,甚至不成規模的作坊型企業。
臺州的縫機企業大都是近十多年發展起來的民營企業,即便是作為行業領頭羊的飛躍,其建廠時間也不過是在1984年。經過短短十多年時間的發展,臺州絕大多數大中型企業的生產、技術及企業管理已具備了相當水平,但短時間內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不少問題,目前臺州土地、廠房、勞動力等企業生產要素短缺矛盾逐漸顯現。
據協會對臺州16家骨干企業統計結果顯示,2007年前三季度,其總產值為75.2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22.55%。總量的增長意味著土地及廠房等諸多要素需求的增長,這使得臺州地區生產要素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產業升級及轉移因此成為許多企業的當務之急;同時,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利潤率逐年下降成為普遍現象。據協會統計結果顯示,2007年1~9月份,臺州地區企業利潤率約為6.65%,同比下降了13.07%,這里面有原材料價格上升、出口退稅率減少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但大多數企業未能及時調整發展策略,采取積極措施來應對顯然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因素。此外,今后越來越規范的國家財政、稅收以及勞動法規對于企業制度并不健全的一些臺州縫機企業來說,也是一道坎。
可喜的是,大多數臺州的縫機企業在面對生產要素制約、經濟政策趨緊、市場競爭加劇等環境變化時,已開始變壓力為動力,積極調整企業發展策略和經營模式。目前,提高企業的內涵和實力,走差異化發展的道路成為了大多數企業的共識,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加強內部管理、完善企業制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利潤率方面拿出了積極的措施。如飛躍公司將以前外銷為主的經營策略調整為內外銷并重,在產品的定位上主動讓出一批更適合中小企業做的產品,集中精力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求精等公司在安徽池州等生產要素價格較低、稅收等政策較為優惠的地區進行產業轉移,以降低企業成本,增加企業競爭力;順發等企業通過為大企業定牌生產而學習先進技術,提高自身能力;一批有實力的企業如寶石、杰克、通宇等也正在進行企業股份制的完善和改造,積極進軍資本市場。可以預見,經過調整后的臺州縫機企業將更具活力和實力。
臺州產品 精品化、差異化漸成修正產品路線的良方
由臺州縫機企業制造的縫機產品幾乎涵蓋了我國所能生產的所有產品類型和品種,而且許多臺州造的縫機產品代表了我國縫機產品的最高水平,如飛躍公司的多功能家用機、中捷公司的高速平縫機、寶石公司的繃縫機、杰克公司的高速包縫機等,其產品生產能力都位居全國乃至世界的前列。2006年,臺州縫機企業的總產值約占全國產量的49%。通過近10多年來的打拼,臺州誕生了眾多知名的縫紉機產品,除了飛躍、中捷、寶石、杰克、通宇這些耳熟能詳的品牌外,臺州還擁有順發、美機、求精、匯寶、中森等等一大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產品。
然而,受長時間跟隨和模仿產品發展戰略的影響,臺州造的產品目前存在產品同質化嚴重、自主創新不足等通病。行業某權威技術專家在參觀完剛剛結束的cisma2007展會后,對臺州造的縫機產品給出了“產品的檔次和技術水平大同小異,與國外先進產品的差距有擴大化趨勢”的評語。2007年,協會在臺州調研中發現,臺州部分企業目前產品的研發仍然靠簡單的模仿和抄襲,模仿對象除國外先進產品外,還包括國內一些自主研發的產品,這使得同質化的產品越來越多,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產品的利潤率也迅速降低。事實上,從前幾年的普通平縫機、高速包縫機到現在的電腦平縫機無不在重復著這樣的一條老路。臺州產品面臨了諸多壓力,由此產生的后果使整個地區的產品技術含量提升緩慢,產品的核心競爭力無法體現。
2007年的行業調整給臺州企業上了很好的一課,也為臺州產品的結構優化和技術升級提供了很好的契機。面對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利潤銳減的現狀,臺州的許多骨干企業痛定思痛,紛紛開始修正產品發展策略,對產品結構進行優化。如此一來,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的比重逐漸得到了增加,產品研發力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產品分析和集成創新能力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