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訊 據中國民用航空局官網1月25日消息,近年來,民用無人機由于具備運行成本低和使用方便的優點,在國民經濟中得到了廣泛使用。國內無人機產業發展迅速,受到全球矚目,成為中國制造的靚麗名片。
由國家空管委牽頭,編寫無人機飛行管理條例,為無人機合法設計、生產和使用提供了法規依據。民航局也在編寫相關無人機運行管理規章予以支持。由于相關條例和規章出臺尚需時日,為指導開展無人機適航管理,民航局航空器適航審定司組織人員編寫了《基于運行風險的無人機適航審定的指導意見》。
根據上述文件,截止到2018年底,無人機實名登記信息系統顯示,已登記注冊約28.5萬架無人機,各類無人機型號3720個。其中最大起飛重量25公斤至150公斤的無人機為24471架,150公斤以上的為571架,650 公斤以上的為49架。而截至同期,我國有人駕駛航空器共計7113架。
文件指出,民用無人機適航管理,將針對無人機運行場景豐富、運行風險多樣的特點,開展基于運行風險的適航管理。基于運行風險的無人機適航管理,將建立運行風險評估方法,合理劃分風險等級,開展分級管理。局方審查方式將從條款審查向制造廠家體系審查轉變,引導廠家建立、完善適航體系,使得無人機制造廠家主動承擔起適航主體責任。同時,將貫徹正向審定的原則,依照“工業標準→行業標準→適航標準”的路徑,建立我國自主的無人機適航標準體系。廠家滿足體系要求,無人機符合適航標準后,可頒發適航證件。從而形成“一種方法、一個體系、一套標準、一份證件”、基于運行風險的民用無人機適航管理模式。
民用無人機適航審定將在基于運行風險的總體思想下,依照上述指導原則,在總結試點項目經驗和成果基礎上,以2019年第四季度適時開展廠家宣貫、受理申請為目標,圍繞無人機適航管理辦法、適航標準、審查程序和審查方法四個方面,分階段,分步驟,至2019年底初步建成基于運行風險的無人機適航管理體系。
來源:蝦證券泄證券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