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鐵7號線和長江公鐵兩用隧道的開通,三陽路垂江綠廊漸漸揭開了面紗。
經過地鐵7號線和1號線三陽路換乘站的市民,會忍不住在京漢大道的換乘通道上駐足,遠眺三陽路,干凈整潔的雙向六車道,寬敞明亮的人行道,“太空灰”色系的街道上,紅艷艷的茶梅盛放,給武漢的冬日增添一抹亮麗的風景。
三陽路綠廊是武漢建成的首條“垂江綠廊”,從武漢長江公鐵隧道澳門路口,經澳門路、解放大道至三陽路最終到達沿江大道,全長1.1公里,按軍運會卓越線路標準建設,把林蔭大道、人行道和街頭小公園三者規劃建設結合起來,內涵與顏值兼具。
人在林中走,四季有花賞
2016年11月,為延續中山大道二期改造工作,武漢市提出“道路景觀引導城市功能復興”的愿景,布局漢口9條垂江通道規劃,形成長江主軸的重要垂江通廊,提升城市景觀,激發城市活力。
借地鐵7號線三陽路站施工的契機,三陽路成為首條垂江通廊工程。
負責“三陽路垂江通廊”規劃設計的是國際頂級建筑設計公司英國福斯特建筑事務所。
參照巴塞羅那蘭布拉大街的規劃理念,福斯特建筑事務所提出了三陽路建成“現代化、創新、生態化”首條垂江景觀長廊、中山大道凸顯“歷史濃厚、日常生活”沿江老漢口為主題的指導性規劃方案,讓街景和市民的生活相融相通,人即為景,景中有人。
建設方武漢地鐵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三陽路恢復提升工程始終以“國際范”為目標,堅持以并排方式布置行道樹,形成極具儀式感的連續綠帶;考慮武漢特有氣候,以“夏天有樹蔭,冬天有陽光”為初衷,栽種武漢常見的法桐、無患子,形成了“春夏綠蔭、秋冬黃葉”的景觀長廊。
長江日報記者探訪看到,三陽路上的行道樹并排聳立,每棵樹之間隔7米,有些路段環境允許的地方,行道樹排數達三排、四排。
武漢地鐵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兩三年后,枝葉長成,樹與樹之間枝葉交叉在一起,形成濃密綠蔭,實現“人在林中走”的愿景。
屆時,夏天,濃密綠蔭將延續至長江邊,到了秋天,法桐和無患子的樹葉又會將這條路染成金黃色。
除了樹木,道路的花卉種植設計也頗費心思,一年四季各有風景。春天,火紅的紅葉石楠,讓整條街道暖起來;夏天,金葉大花六道木開出黃色和白色相間的小花,明快清麗;秋天,滿目金黃,美得讓人心醉;冬季,茶梅灼灼,沁人心脾。
每根路燈柱都是智慧城市接入口
白天,漫步三陽路,大道兩邊,高樓大廈、街道花壇、人行道地磚,色彩協調統一。
到了晚上,被附近居民親切稱為“小蠻腰”的藝術路燈將整條大街點亮,它們全身發光,扭出多種顏色,如同霓虹閃爍,在節日或特殊時點,燈光還可以“起舞”。
s型燈身與長江流水遙相呼應,唯美夢幻,成為不少年輕人“打卡”的新選擇。
這種流線型的藝術路燈,不僅僅是新的景觀亮點,它們還集成了照明、通信、信息發布功能,每一根路燈柱都是智慧城市的接口。
長江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根根路燈柱就是一個個路由器,留了路由接口。桿上接入或預留多種功能入口,可搭載公安、交管的監控探頭對道路公共安全進行視頻監測。燈桿背側的超大led顯示屏能滾屏播出天氣預報等公共信息,也能監測當前的pm2.5數值進行屏顯。部分燈桿基座上設置觸控屏,路人可以通過上面的觸控屏直接查詢地理、景點旅游、商業購物等信息,政府發布的新聞、示警、公益廣告等也可以通過觸控屏顯示出來。游人較多時,路燈作用能發揮得更加明顯:一邊監控道路車流、行人安全、城市管理,一邊提示天氣、人流、違章等信息。
據介紹,“小蠻腰路燈”還預留了新能源車充電樁和5g入口。以后,在路燈旁停車位上,新能源車可以停車接入燈桿充電樁充電。
四個街頭小公園人景相融
三陽路進行提升改造時,參照了巴塞羅那蘭布拉大街的規劃理念,將路延伸至沿街建筑物邊,即把人行道的寬度加大,鋪設非機動車道,街道也是景觀,人和街更好地融為一體。
這是一個新的嘗試,以往的人行道,會出現不同商家門口各式各樣,有的是臺階,有的是滑坡,門前常常停滿了車,人行道名不副實。
人行道路變寬了,市民就有了更多休閑區域。在1.1公里長的三陽路綠廊上,建有四個街頭小公園。分別為澳門路金角街頭公園、下陳家湖街頭公園、融科天城小游園和規劃院公共空間。這些小公園風格平直、簡潔,用低矮的花壇圍起一塊15平方米左右的方形小花園。
這種現代化的設計,改良了以前街景中的花園只能遠觀不能融入的弊端。這四個小公園,可以放置座椅,供市民休憩,也可以當成一個小型發布會現場,人景相融,成為現代化城市生活的表現形式。
來源:荊楚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