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大眾日報·新銳大眾記者從聊城大學了解到:由聊城大學聯合南京林業大學、山東福昊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籽棉異纖智能精選生產線,在新疆棉花加工企業安裝調試成功,已投入棉花加工,其異纖檢出率超過國內外異纖檢出機,成功突破棉花加工產業發展瓶頸,填補了棉花加工工藝流程中在籽棉階段進行異性纖維智能精選的技術和裝備空白,得到了陳學庚院士等農業機械化工程領域專家的肯定。
中國紡織企業數量世界第一,但由于國內棉花種植模式多樣、精選工藝落后,高品質棉花一直依賴美棉和澳棉,大大增加了企業的原材料成本,影響了國內棉花產業的健康發展。幾十年來,異性纖維超標一直是制約我國棉花品質提升的瓶頸,棉花加工企業不得不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人工挑揀,自動化程度和檢出率低。我國棉花加工行業急需在產業鏈的源頭——籽棉階段開發異纖智能精選設備。
聊城大學致力于服務“三農”發展,緊密對接鄉村振興、新舊動能轉換等重大戰略部署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早在七年前,該校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趙嶺博士團隊就開始將研究方向聚焦到籽棉異纖精選技術。歷經五代樣機升級、十幾項工藝突破,趙嶺博士團隊成功研制出籽棉異纖智能精選機,在技術和裝備領域雙雙填補了國際空白。該設備融合了機械、電子、光學、色譜、氣動等多種技術,實現了對籽棉雜質的分類梳理、多級精選,滿足高端紡織企業的要求,能夠從源頭提高棉花產品,增加棉花加工企業的利潤,實現高檔棉自產自用,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巨大。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