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份以來,世界油價一度創下了111.8美元/桶新高,這種油價不斷走高的趨勢,是刺激石油石化裝備需求大增的一個主要因素。由此推斷,今年全行業總體上還會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增幅將在35%以上,產品出口還會繼續增長。”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趙志明,4月7日在“中國石油和石化行業裝備與節能減排高峰論壇”上,這樣判斷行業發展前景。
高油價刺激鉆采設備需求大增
據統計,2007年1~12月份,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上升到1201個,較上年同期增加182家。其中石油鉆采設備行業476家,較上年同期增加26.6%,煉油化工設備行業350家,較上年同期增加14%,壓力容器制造行業375家,較上年同期增加11.61%。“從企業數量增加的分布來看,高油價帶來了對石油鉆采行業極大的投資熱情。”
從經濟運行情況看,1~12月份,全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095.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3.46%。其中石油鉆采設備行業576.42億元,同比增長49.67%;煉油化工設備行業273.23億元,同比增長40.4%;壓力容器制造行業246.08億元,同比增長27.19%。實現銷售收入1058.7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2.87%。
趙志明說,“從上面的統計數據來看,整個行業繼續保持在一個較高的發展速度上,其中石油鉆采設備行業發展速度依然明顯高于其他兩個行業,壓力容器行業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鉆采設備出口交貨值占全行業70%
他指出,“這種增長不僅表現為國內外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市場需求大增,同時也表明近幾年實施‘走出去’戰略,拓展海外市場初見成效。”
據海關統計,2007年1~12月份,全行業實現進出口總額67.98億美元。其中,出口56.1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9.49%;進出口順差44.36億美元,進出口比為1∶4.76。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的數據顯示,去年1~12月份全行業出口交貨值137.8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增長29.56%。其中石油鉆采設備行業97.27億元,同比增長25.92%。煉油化工設備行業11.85億元,同比增長33.55%。壓力容器制造行業28.69億元,同比增長41.73%。石油鉆采設備行業的出口交貨值同樣占全行業的70%以上,但增長速度明顯低于煉油化工設備行業和壓力容器制造行業新產品增長的速度。
從出口設備中分布情況看,出口石油鉆機(包括固定式和移動式)1532臺,出口金額7.64億美元,同比增長15.87%;出口石油鉆機零件13.8萬噸,出口金額8億美元,同比增長26.63%。其中,鉆探深度超過6000米的鉆機60臺。出口原油和成品油輪165艘(其中30萬噸以上的有5艘),同比數量翻一番,出口金額29.87億美元,同比增長75.5%。出口潛油潛水電泵3.39億美元,同比增長47.82%,出口油田專用車輛139輛,數量同比增長69.51%,出口金額2860萬美元,同比增長57.22%。出口塔器3207萬美元,同比增長532.4%,出口加氫反應器392萬美元,同比增長4倍。出口浮動或潛水式鉆探或生產平臺1.73億美元,同比增長164.5%。出口自推進采油機械1.33億美元,同比下降22%。
加大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力度
從上面的統計數字不難看出,雖然全行業出口遠遠大于進口,而石油鉆采設備行業的出口形勢好于煉油化工設備行業,但是趙志明提醒出口企業,要及時根據市場的需求調整產品出口結構。
他指出,我國在石油鉆采設備制造領域采取引進技術、技貿結合和中外合資的方式,經過多年的消化吸收,已經基本掌握了國際先進的石油鉆采設備制造技術,并可成套出口6000米以上的變頻驅動石油鉆機和適應極地零下60℃低溫的極地車裝鉆機,出口國家和地區也開始向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等經濟發達和石油技術成熟的國家延伸;在煉油化工設備制造領域,由于不掌握眾多石油化工裝置工藝流程技術,因此多年來石油化工流程中的關鍵工藝設備、專利設備長期依賴進口,出口設備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壓力容器及管件、管附件設備出口量雖然較石油化工設備要多,但出口的主要是管件和管附件等一些低附加值產品,而稍有技術含量的壓力容器等產品出口所占比例較少。
趙志明說:“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我國在海洋石油設備出口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出口的各種原油、成品油油輪和海上石油鉆探、生產設備已經超過20億美元。這表明,與國外相比,我國在石油石化設備方面的技術差距正在逐年縮小,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強。”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