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公烏素鎮68 歲的殘疾老人田澤華通過改造機械設備的構造,創造發明了6項內燃機節能減排技術。
在市科技局的支持下,這6項技術先后于去年10 月和今年3 月取得了由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多年執著追求
夢想終于成真
“這么多年,我做夢都是汽車和實驗。但由于我沒什么文化,又受經濟條件的限制,所以直到2005 年才完成了這6 項技術。”田澤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田澤華只有小學文化程度,聽力受限,1960 年在原伊盟運輸公司參加工作,1967年調到原海勃灣礦物局。自參加工作以來,田澤華一直從事汽車維修工作,積累了許多經驗。1993 年,買斷工齡的他開始了專心研究,并于2005年完善了6 項技術。在市科技局的支持下,田澤華于2006 年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專利,并于去年10月和今年3月拿到了由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這6 項實用新型專利的證書。6 項技術的實用新型名稱及專利號分別為院一種內燃機曲軸瓦、連桿瓦,200620135680 . 9;一種柴油內燃機,200620135677. 7;一種汽油發動機火花塞,200620135676 . 2 ;一種內燃機活塞,200620135679 . 6 ;一種汽油發動機點火線圈,200610153255 . 7 ;一種活塞,200720153499. 5。
田澤華告訴記者,這幾項技術如果被綜合推廣應用后,能使汽油、柴油內燃機減少耗能,達到節能減排、提升動力以及延長有效使用壽命的功效,可為節約利用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做出貢獻。而且,這幾項技術不只限于汽車,凡是有內燃機裝備的車輛都可以應用,比如火車、輪船等都可以。
為了實驗一貧如洗
希望依靠政府來推廣技術
田澤華記得最清楚的3個日子是買汽車、爆炸事件、被認可并得到支持。1993年3 月13 日,為了解決一次試驗所需的經費,他與原海勃灣礦物局解除勞動關系,用得到的2 萬元現金買了一輛二手大卡車專門用來研究。據田澤華回憶,那是他用于研究而買的第一輛汽車。
2005 年4 月16 日,田澤華在自家院子里做實驗,當他將輸氧管插入摩托車的空氣漏清器時,突然發生爆炸、著火,幸虧家人的及時幫助才撲滅了火。事后他才懂得,由于汽油蒸發太快,不能為其輸氧,因此通過給空氣漏清器輸氧增加摩托車動力是行不通的。
2006 年6 月5 日,市科技局確認了田澤華創造發明的技術成果。這一天,他騎著自己改造過零部件的摩托車,從公烏素到海勃灣只用了400毫升汽油,而平常情況下至少也得800毫升。當年9月,市科技局出資1.5萬元幫助他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專利。
記者以為田澤華肯定會有個實驗室,可到了之后才發現,他只有兩間20 多平方米的屋子,機械設備的技術改造都是通過手工完成的?!爸灰绣X,我就買車做實驗,從助力車到三輪車再到拖拉機、貨車、轎車等,我已經先后購買了10 輛不同類型的車,實驗結束后,車輛就被當作廢鐵賣掉。”田澤華告訴記者,他和老伴的生活,是靠政府每月發放的400多元低保金維持。
據了解,自從專利公布以后,田澤華已經收到來自全國各地近百封信件,但他都沒有回復。他說:“我只相信政府,我希望通過政府尋找合作伙伴?!?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