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藍天保衛戰怎么打?如何實現污染物的精準治理?昨日,市政協委員、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成都將建設天地空一體化環境監測網絡,今年建設375個小型空氣標準監測站,實現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全覆蓋。張軍還透露,今年將啟動車載式大氣顆粒物在線監測系統試點,選擇公交車試點15套設備、出租車10套設備,實時監測道路及區域大氣污染情況。
瞄準三大污染源搭建天地空一體化環境監測網絡
2018年,成都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51天,同比增加16天,創下2013年國家實施空氣質量評價新標準以來最高水平,且pm2.5和臭氧年均濃度雙下降。
張軍告訴記者,瞄準工業、揚塵、機動車三大污染物,今年將繼續開展污染源普查,編制污染源清單。加強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建設天地空一體化環境監測網絡。其中,按照城市建成區1km×1km布設1個微站的原則,統籌考慮微站和小型空氣標準站建設,將微站設置在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的污染物高濃度區及主要固定污染源對環境空氣質量產生明顯影響的地區,實現對污染源的精細化管控。今年各區(市)縣完成縣級微站布點,pm2.5、pm10為必測指標。同時,今年還將建設375個小型空氣標準監測站,實現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全覆蓋。
選取15臺公交車、10臺出租車
試點車載式大氣顆粒物在線監測
成都機動車擁有量在全國僅次于北京,由機動車排放造成的污染也日益受到關注。張軍透露,今年成都還將開展車載式大氣顆粒物在線監測系統試點。
“所謂車載式大氣顆粒物在線監測系統試點,就是為了彌補固定式大氣污染監測站點的不足,通過車載的大氣污染監測設備實時監測道路及區域大氣污染情況。”張軍告訴記者,通過車載式大氣顆粒物在線監測系統,借助大數據分析和統計,繪制整個城市區域的大氣污染云圖,動態展示污染趨勢變化過程。根據工作部署,今年將選取15臺公交車、10臺出租車分別部署車載大氣污染監測設備。這也意味著,打開監控后就可以實時觀看公交車、出租車周邊污染物的具體情況,哪條道路上有污染一清二楚。
環境噪聲一目了然
通過“噪聲地圖”就能實現
未來,哪個工地夜間施工擾民,在一張地圖上就能被發現。張軍告訴記者,在環保督查過程中發現噪聲污染被越來越多市民所關注,將借鑒發達國家的防治經驗,通過繪制噪聲污染分布圖來檢測、預測、管理噪聲。
張軍介紹,噪聲地圖是以數字與圖形的方式顯示一定區域內的噪聲等級分布情況,包括噪聲總體分布情況、聲源貢獻量、達標情況、實時監測等。同時,噪聲地圖系統可以較為準確地反映噪聲污染水平,提供一種聲環境質量的預警預報技術,利于科學決策。他透露:“2019年計劃開展成都市噪聲地圖試點示范項目,擬在中心城區選擇2~3個代表性區域開展城市噪聲地圖建設工作,以便取得實驗區域噪聲實時電子地圖成果。”
來源:大眾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