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訂單已飽滿,工程計劃已排至2011年
振華港機7500噸浮吊的問世,使得其在巨型浮吊領域的優勢地位更加明顯,新業務開拓力度的進一步加大或許會讓振華港機的產能緊張局面日益突出。市場人士認為,上海港機的整合將關系到振華港機新業務的發展。
目前,除港口起重機業務外,振華港機已將海上重型機械、大型鋼結構、港口機械配件和散貨裝卸機械作為四大新業務領域。散貨機件及海上重型裝備已成為公司第二、三大主營業務。有消息稱,振華港機的訂單已經飽滿,工程計劃已經排至2011年。
在振華港機的港口機械行業由小及大的發展過程中,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港口機械制造基地———長興島基地,這使得振華港機在重型機械設備制造中擁有了有良好的生產基礎。擬整合的上海港機包括長興島、張家港、康橋、南匯等四個基地,與長興島基地緊鄰,在業務方面,與長興島基地存在諸多相似或互補。因此,收購上海港機或許可以肩負起振華港機緩解產能緊張的重任。
申銀萬國研究員吳昊認為,振華港機收購上海港機,將減少同業競爭,并充分發揮資源整合優勢,實現協同效應。振華港機和上海港機港口機械產品有很大重合,收購之后有利于提高振華的市場占有率及強化公司市場地位,提高振華港機與下游客戶和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穩定并進一步提升毛利率水平和盈利能力。
不過,該項目的實施也遭遇部分行業研究員的異議。“如果就現在的情況而言,整合效益難以得到充分體現。以20億元的資金收購與公司賣同樣的產品的上海港機,成本偏高,此次收購或許是為了企業合理的避稅。從長遠來看,收購上海港機可以減少競爭對手,盡管上海港機的當前的盈利能力有限,但振華港機可以利用自身管理優勢,提高盈利能力。”國內工程機械行業著名研究員、申銀萬國的胡麗梅如是說。
在業內有關人士看來,由于上海港機在整合之后業績釋放空間打開還需要一段時間,同時,鑒于上海港機本身盈利能力有限,去年僅有不到1億元的利潤額,整合之后可能會增加股東對振華港機盈利狀況的擔憂。
對于研究員的異議,振華港機方面表示,不能簡單從一些指標看待上海港機的整合,振華港機一定會整合其優質資產,尤其是利用其人力資源的優勢。上海港機在長興島基地的規模,目前僅次于振華港機,而且與振華港機的長興島基地緊鄰,該基地已經具備年產150臺大型港口裝備和20萬噸鋼結構的能力。上海港機的生產能力若納入整體生產體系,可有效擴充公司產能,并拓展新業務領域。
振華港機表示,公司2008年原定產值目標為250億元,如果上海港機廠成功并入,可增加30億-35億元的產值,再加上新增產項目,振華港機擬將產值調高到300億元。
證券時報記者二平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