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根本還沒法統計。”
17日下午1時,漢旺鎮中心,記者再次來到東方汽輪機廠門前。在遇難人員家屬登記處,當本報記者問及“現在是否知道廠里到底有多少職工死亡、失蹤,有多少設備、財務毀損”時,對方如此回答。
記者在廠區看到,大門右手的檔案大樓,看起來是最完整的一棟樓,但墻壁有明顯的很大的裂縫。研究樓和辦公大樓,從底樓到二樓有巨大的裂縫,部分倒塌。一個跨度大概為5-6米的廠房,頂棚已坍塌下來。
幸存的職工說,所有的設備和儀器都已經毀壞。記者16日從漢旺鎮指揮部獲得的信息是,該廠共有7棟建筑物垮塌,損失嚴重。
東方汽輪廠的14(或16)棟家屬樓(連排大概2到3棟為一排,大約總共有五六排),徹底坍塌了12棟。如今,即使依然站立的房子,都已經扭曲,有的樓則是半邊坍塌。但依然可以看到震前跡象,有的房間還養著花,晾曬著衣服。
東汽中學則在東汽附近的一個小巷里面。教學樓是一棟框架混合預制板建筑,共有4層。如今,左側的樓宇已經坍塌,剩下兩堵高墻聳立在空中,右側的樓宇整體結構還在,但有大量裂縫。
地震發生時,學校正在上下午第一節課,很多來不及逃生的學生被壓在倒塌的教學樓下,具體多少人尚不清楚。16日,記者見到,東汽中學的操場上,約有20多具被掩起的遇難學生遺體。
東方汽輪廠的搜救得到了高度關注。16日夜間,俄羅斯搜救隊曾進入廠區搜救,后確定沒有找到生還者。17日晨,臺灣搜救隊也曾進入,并把大本營駐扎此處。此前,參與搜救的還有唐山搶險隊。但如今,“相信已無幸存者”。
17日下午,綿竹市的災情通報為:東方汽輪機廠99%的建筑坍塌,500多職工失蹤。記者現場見到,四川樂山的消防局在進行最后一次地毯式的清理、搜救。當地的人稱,之后這個廠就要實施爆破了。16日,在綿竹指揮中心,駐渝紅軍團也向記者透露了類似信息。
受傷的央企
在距離汶川僅29公里的綿竹市漢旺鎮,東方電氣下屬的東方汽輪機廠在這里占據著大半面積,俗稱“十里東汽”。據一個東汽員工稱,東汽有職工5000多人,加上家屬,總人數約2萬人。
12日14時28分那場地震摧毀了一切。14日,東方電氣被國資委列為受災最為嚴重的央企之一。
東方電氣黨委工作部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當時,我們人員比較集中,比如葉片分廠正在開會,很多職工被埋在下面。而我們的附屬中學,學生正在上課,所以也是非常集中的。汽輪機廠的整個建筑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據國資委網站提供的信息,地震導致綿竹漢旺眾多人員傷亡,有數百職工家屬和200多學生被埋在廢墟之下,1萬余人因房屋倒塌無家可歸,受災職工及家屬無衣物、無食品、無飲水。
災后,東方電氣集團第一時間展開自救。董事長王計、總經理斯澤夫立即趕到現場指揮。東方電氣下屬的其它子公司東方電機(44.85,0.00,0.00%,吧)、東方汽輪機、東方鍋爐、東風電機,分別啟動了對東方汽輪機的救援工作。
國資委在接到東方電氣的受損匯報后,也立即動員在川央企支援東方汽輪機廠。
地處成都的中鐵工程局中鐵二局(15.25,-0.74,-4.63%,吧),最早派出80人的專業救援隊伍到達現場。中鐵二局總經理鄧元發回憶說,“我們母公司在德陽,12日晚10點20左右,公司相關的救援人員已經到達,但是當時救援設備還沒到,設備過去大概是晚上12點。”
“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忙找人、挖人,到15日中午12點,我們在東汽那里救助了106人,其中遇難者是58人,幸存者是48人。但這48人中有傷員,所以,最后情況到底如何尚不清楚。”
5月13日下午,專業援助隊伍陸續趕到東方汽輪機廠,人員疏散也同時開展,“我們現在把漢旺鎮的大部分受災職工,用班車轉移到了德陽。”
而5月16日,東方電氣方面仍告訴記者,東方汽輪機廠仍然在繼續被埋人員的尋找和搶救活動。
從小震到大震
17日,東汽門口一維護秩序的幸存東方汽輪機長職工告訴本報記者,東方電氣、哈爾濱電氣和上海電氣,并稱中國的“裝備工業三強”。
而東方汽輪機廠,是一個“五電合一”的企業,即核電、風電、水電、煤電和海水淡化。東方電氣提供的信息顯示,該廠主導產品是電站汽輪機,其產品技術質量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在我國汽輪機市場占有率超過30%。
在漢旺當地,東方汽輪機廠是名副其實的經濟支柱。但據東方汽輪機廠目前的統計數據,此次地震直接損失達70億元。
16日,東方電氣的上述負責人表示,已開始小范圍的設備檢查,“由于我們的設備工藝比較復雜,而且我們的廠房和設備受損現象比較嚴重,所以,何時能恢復生產尚沒有時間表。”
東方電氣旗下的其它子公司,東方鍋爐13日自查完畢后,已恢復正常生產;東方電機于15日上午完成水、電、氣、通訊、網絡系統修復,并于當天下午恢復生產;東方重機正采取24小時不落地的措施組織生產,全力確保嶺澳二期核電項目能按期完成。
17日,多位東汽員工對本報記者表示,“現在根本還談不上”,并稱,即使重建,也不會在原地重建了,一是交通不便,二是常有地震發生。
記者了解到,東方汽輪機廠的地址就在龍門山脈上,所以,這個廠幾乎是每隔兩年就小震一次。而由于地震不斷,東方汽輪機廠也一直想要搬遷。
并且,該廠于1965年建廠,大部分的建筑也都建于那一時期。其中,家屬樓曾在上世紀80年代加固過一次。
但最終,計劃中的搬遷,未能在震災前實現。
21世紀經濟報道 陳歡 李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