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崛起,中國核技術也逐漸走出國門,在世界核領域占據主導地位。最近,有兩件國際上的大事都跟中國的“核”相關,更是證明了中國成為核強國后在國際外交上的重要作用。
中方完成“武器級”核材料“低濃度化改造”
首先,是多家外媒陸續報道:2018年10月至12月,來自中美俄等國的聯合團隊密切合作,在非洲國家尼日利亞成功回收轉移一批高濃縮鈾,消除了恐怖分子搶奪危險核材料的風險。
事情的起因是尼日利亞在90年代時,曾依靠咱們中國的技術支持,搞出了一個供當地科學研究用的核反應堆。但由于那個時代技術的限制,這個反應堆使用的是“高濃縮鈾”這種“武器級”的核材料,因此存在被恐怖分子拿去利用制造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危險。
尼日利亞方面和國際社會近些年便打算處理掉之前該國國內的這些“高濃縮鈾”材料,并最終決定于去年10月底開始動手。
最終,在12月6日這天,俄羅斯的安冬尼諾夫an-124型運輸機在中國的石家莊機場落下,并將這一核材料移交給了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處理。
按照美國《防務新聞》的說法,此次總共花費了相關國家大約550萬美元,其中美國貢獻了大頭的430萬,英國90萬,挪威29萬。而咱們雖然中國沒有出錢,卻因為承擔了核材料最終的處理工作,反而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這一行動發生在美中貿易戰、華為高管被抓等一系列美國對中國發難的時間點上,但中方并沒有被這些政治因素所影響,仍然盡職盡責地與美方完成了這次合作。
事后,美國媒體對中國發揮的重要作用予以高度評價,認為“中國在核材料運儲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而俄羅斯媒體的評價是:“尼日利亞行動的細節完全可以成為大片劇本的基礎,現實情節可能與電影情節一樣有趣和驚人。”
英國慘遭日本放鴿子后發現:只有中國能救了!
此外,還有一件大事,也證明了中國在世界核領域的地位越發重要。
中國的核電企業自2015年就開始在積極探索核電站急需迭代的英國市場,并成功與法國人攜手承接了英國一個重要的核電站建設項目,即著名的“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這一項目當時還引起了中英兩國領導人的關注和推動。
然而,英國時局之后的驟變,以及西方媒體對中國企業愈演愈烈的“妖魔化”炒作,都給中國核電企業在英國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礙。
不過最近,事情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根據英國媒體的介紹,之前一直打算給英國修建新型核電站的日本人,突然宣布要撤出這些項目,打了英國人一個“措手不及”。
其中,日本東芝于去年11月宣布放棄他們在英國的一個核電站項目,理由是預算超支且找不到接盤者。東芝還表示他們為了英國這個項目已經賠了1.25億英鎊。
而最近這兩天,日本日立集團也決定暫停他們在英國的一個預計耗資約160億英鎊的核電站項目,理由同樣是預算過高。
而且日立的態度十分堅決,就連英國政府承諾會給予項目一定的資金補貼,都挽回不了日本人的心。甚至于日立為了從項目中抽身,還不惜承擔可能高達20億英鎊的損失。
更雪上加霜的是,日立還宣布他們在英國的另一個核電站項目也將被砍掉。
這樣一來,英國短短幾個月里就有三個在建的核電站不得不停工。這對于上一代核電站已經陸續到期關閉,同時為了對抗“氣候變化”還不得不淘汰火電站的英國來說,可謂打擊巨大。
因此,英國媒體也紛紛用“巨大的能源漏洞”和“重大打擊”來形容日本人撤出后英國政府面臨的能源困境。
1月17日,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英國子公司負責人稱,將對中廣核在英核電建設項目進行提速,提前實現商業運行。
路透社認為,中企正在填補日本退場帶來的空缺。報道表示,中國的中廣核集團一直對英國的核能市場興趣濃厚,很希望在英國建設多個核電站,而且該公司不僅與法國人攜手參與了英國“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的建設,其打算使用中國技術“華龍一號(hpr1000)”建設的另一座核電站,目前也正在等待英國政府為期4年的審批。
看來,英國人已經發現他們的核電建設陷入了一個極為尷尬的困境,而目前能幫他們的,似乎只剩下之前他們 “防”著的中國人了……
來源:中國核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