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首屆同濟大學“彰武論壇-人工智能學術交流會”在逸夫樓103會議室召開。副校長顧祥林出席會議。來自電信、軟件、機械、交通等11個學院50余名教師介紹了人工智能相關研究的成果,共同探討人工智能對各學科的影響及今后發展方向。
>
顧祥林表示,當今社會,人工智能已滲透到我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術對學科發展的沖擊很大,人工智能技術與學科發展融合成為一種趨勢。去年我校成立了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學校正在集中力量推動該中心的發展,這是帶動全校學科發展的機會,希望本次論壇可以促進多學科交叉、帶動多學科交流。
參會教師就自身開展的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研究進行了匯報,內容涉及“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研究”“超構材料與機器學習”“人工智能數學理論、關鍵算法及其應用”等,不僅涵蓋電信、軟件等新型學科,同時也囊括物理、數學、機械等傳統學科。
物理工程與科學學院教授任捷借助人工智能相關算法和群體協同智能協同理論,開發相關系統和平臺,形成原創性的系統y研究理論和方法,縮短新材料和功能結構的研發周期。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黃佳目前主要從事研究有機晶體管傳感器,此項技術在環境、醫療、工業、國防等方面意義重大,將在人工智能、可穿戴電子器件等新領域獲取新應用,并成為未來智能社會的關鍵要素之一 。
與會教師紛紛表示,“彰武論壇”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可以促進多學科交流,真正實現跨學科發展。大家愿意借此平臺尋求新的合作模式,積極投身人工智能相關研究。
來源:天津大學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