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全面開展質量強市、強業、強企、強基活動,支撐“制造業當家”。 石磊 攝
日前閉幕的廣東省兩會透露了一則喜訊,2023年廣東gdp突破13萬億元,連續35年居全國第一。
成績來之不易。中國經濟第一大省13萬億龐大體量的背后,是1800萬戶經營主體支撐起市場活力,是165萬戶制造業經營主體助力挺起的產業脊梁。
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是新時期廣東省加快建設制造強省,更高水平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導向。2024年,省市場監管局將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大力實施廣東質量提升工程,出臺一批質量品牌政策措施,做優一批質量強鏈重大標志性項目,選樹一批質量卓越領軍企業,建強一批高水平質量基礎設施,培育一批質量高端人才,以質量提升構筑廣東制造的競爭新優勢,讓廣東制造成為高質量的代名詞。
支撐“制造業當家”??
超100個重點產業領域
開展質量強業行動
制造業當家,質量是基礎。質量強省建設涉及制造業、產品、工程、服務等眾多方面,涵蓋范圍廣。作為主抓質量的部門,省市場監管局如何抓好落實?
2023年6月,省委、省政府發布《廣東省質量強省建設綱要》,這是我省首個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印發的面向中長期的質量綱領性文件,明確提出實施質量強省“七大工程”,加快產品質量提檔升級,全方位支撐產業質量競爭力提升。
近年來,省市場監管局充分發揮省質量強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圍繞“制造業當家”,全面開展質量強市、強業、強企、強基活動,多項質量指標位居全國前列,廣東8次在省級政府質量工作考核中獲得最高等級a級,質量工作4次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
在推進產業提質升級發力方面,2023年,省市場監管局牽頭18個部門開展“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提升年”行動,在超過100個重點產業或重點領域開展質量強業行動,為超過1萬家企業提供質量服務。
在提升質量品牌水平方面,全省累計3家組織獲得中國質量獎,15家組織和1位個人獲得中國質量獎提名獎,62家組織獲得省政府質量獎。在日前公示的第五屆中國質量獎和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獲獎名單中,我省共8家組織入圍,數量居全國第一。全省商標申請量和注冊量、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量均居全國首位。
廣東還在夯實質量基礎設施方面持續發力。目前,全省累計建設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7個、國家質檢中心87個,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共輻射服務168個產業園區,推動265項技術成果落地轉化。布局建設“一站式”服務平臺170個,幫助9.6萬家經營主體解決質量難題。
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發布32個領域
183項“灣區標準”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實“一點兩地”全新定位,加快建設世界級的大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更好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支撐帶動作用。
不久前,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大賽(下稱“灣高賽”)頒獎大會成功舉辦。截至目前,5屆灣高賽累計吸引內地和國境外參賽項目3508項,評出金獎、銀獎、優秀獎183個,涉及專利超2萬件,參賽項目營收4.1萬億元,已經成為知識產權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閃亮品牌。
“大賽期間我們就獲得了2300萬港元的融資。”作為本屆金獎項目代表,中慧醫學成像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孟強表示,灣高賽讓項目被更多投資者看見,對項目持續發展將發揮積極作用。
灣高賽是省市場監管局服務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軟聯通的一個縮影。當前,省市場監管局正在知識產權、“灣區認證”“灣區標準”等方面積極開展創新探索,抓緊做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機遇、以推進灣區互聯互通為目標,寫好三地深度融合大文章。
目前,省市場監管局已構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灣區標準”體系。發布32個領域183項“灣區標準”,粵港澳三地已有近900家企業聲明使用,近百家“灣區標準”示范店落地運營,先進標準引領產業發展、助力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求動能更加強勁。
計劃
部署六項行動
投入廣東現代化建設
日前,省市場監管局透露今年工作部署,要求全省系統堅持“干現代化、抓高質量”,競標爭先、夯基促融、提質增效,重點圍繞“六項行動”“三大平臺”謀劃好今年工作。
一是謀劃實施質量強企強鏈強縣行動。深入推動實施質量強省“七大工程”,加強標準引領,推進質量品牌建設工作,高水平辦好廣東省質量大會,優化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布局,推進產業集群和產業鏈質量提升。
二是謀劃實施經營主體環境提升行動。強化深入重點領域制度改革,著力打造經營主體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鏈條,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續推進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培育,支持“個轉企”,提高經營主體發展質量。
三是謀劃實施統一大市場建設行動,深化市場準入創新改革,統籌推進“灣區標準”“灣區認證”,探索“灣區信用”建設,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全力打造大灣區統一大市場公平競爭先行區。
四是謀劃實施城鄉居民放心消費行動,扎實推進“提升消費者權益保護效能”民生實事任務落實,全面開展放心消費創建,加大消費者投訴信息公示力度,規范平臺經濟發展,提升消費者權益保護效能。
五是謀劃實施專利保護轉化運用行動。深入開展專利開放許可試點,梳理盤活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推進知識產權金融和證券化,實施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六是謀劃實施食品、工業產品安全質量行動,全力落實“食品藥品質量安全放心重點行動”省民生實事,嚴防食品藥品安全風險,深化工業產品、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同時,謀劃建設“三大平臺”,全力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市場軟聯通平臺、智慧市場監管平臺、經營主體發展質量平臺,為廣東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技術支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