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廣東報道(記者 何志明)12月11日,由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和汕頭市政府聯合舉辦的首屆粵東西北知識產權創新創業大賽(以下簡稱粵創賽)頒獎儀式在汕頭舉行。作為廣東省首個面向粵東西北地區舉辦的知識產權重要賽事,也是全省首個覆蓋專利、商標、地理標志全賽道的綜合性賽事。大賽最終產生金獎10項、銀獎20項、優秀獎20項,并推動多個項目現場簽約。
據悉,大賽于今年7月正式啟動,經過網絡投票、初賽、復賽和決賽,于11月完賽。大賽共評選出金獎10項,其中專利組4項、商標組3項、地標組3項;銀獎20項,其中專利組8項、商標組6項、地標組6項;優秀獎20項,其中專利組8項、商標組6項、地標組6項;“最佳組織獎”3項、“最佳人氣獎”1項、“最具投資價值獎”3項,涌現出一大批知識產權賦能創新創業的典型。在儀式現場,出席活動的領導嘉賓分別為獲得金獎、銀獎、優秀獎的代表頒獎,還舉行了大賽轉化落地項目簽約儀式。
當前,廣東持續堅持以科技創新開辟新賽道、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通過搭建平臺、完善服務、優化環境,建設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熱情,為廣大企業和創新創業主體創造良好環境。粵創賽的舉辦,是落實廣東省委“百千萬工程”頭號工程的具體行動,是知識產權在粵東西北地區促進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舉措。
本屆粵創賽精心打造了促進粵東西北創新創業的優質平臺,為粵東西北創新創業主體提供了一個公正權威的展示交流平臺。參賽和獲獎項目涵蓋發明專利、商標和地理標志項目。“5gsabar體聲波濾波器芯片”“人工智能輔助生物基因技術”“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太陽能電池儲充系統”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鳳凰單叢”“化州化橘紅”“海水綜合利用全產業鏈”等極具粵東西北地域特色的產業項目紛紛獲獎。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賽,粵東西北十二個地市全部參與,共吸引619個項目參賽,50個優秀項目脫穎而出。大賽還吸引華僑海歸參賽項目35個,為知識產權賦能創新創業注入強勁“僑動力”,體現了粵東西北地區的強大凝聚力。大賽獲獎項目呈現區域分布廣泛、參與主體多樣等特點,既有粵東西北12個地市推薦的當地優秀項目獲獎,也有深圳、珠海等珠三角地市推薦在粵東西北落地的優秀項目獲獎;既有企業參賽項目獲獎,也有汕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海洋大學等高校院所項目獲獎。首屆粵創賽通過專利、商標、地理標志三個賽道,積極發揮粵東西北稟賦資源和僑鄉等獨特優勢,充分展現了粵東西北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最新成就,激發了粵東西北創新創業熱情和活力。
在成果轉化方面,粵創賽推動多個項目簽約,資產評估價值超過1億元,投融資金額超過10億元,形成了3個融資項目和4個落地轉化項目,為粵東西北知識產權賦能產業升級發展,發揮了很好的示范帶動效應。
近年來,廣東把知識產權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不斷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開發、管理和服務,推動知識產權與經濟社會有機融合。數據顯示,全省高價值發明專利、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分別達28.8萬件、28萬件,占全國的20%和46%。發明專利有效量、有效注冊商標量分別達64.6萬件和825萬件,同比增長23.6%和9%,占全國的16.3%和19.2%,均居全國第一,有力支持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發展。粵東西北地區知識產權創新潛力巨大,目前,發明專利有效量達2萬件,有效注冊商標量達110.1萬件,同比分別增長24.2%和7.1%,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