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鐵礦石談判最后期限6月30日僅剩一個月時間了。中澳之間鐵礦石談判的結果不僅關系著我國的鋼鐵企業,且對機械制造、裝備制造,汽車車輛行業的影響也日益顯現。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鐵礦石價格飛漲一度導致供應緊張,在今年頭四個月中,國內鋼企產值出現了歷史上少見的低增速,僅在5%左右徘徊。緊固件行業對鋼材的依存度較高,企業在調整產品結構的同時,原材料供求矛盾已經突現。
目前,市場上的各類冷鍛鋼線材和盤條的價格向上猛竄,市場價位已在6600-7100元/噸,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緊固件企業的生產效率,阻礙了我國緊固件行業經濟發展轉型的速度。
當今中國緊固件面臨著新一輪的成長機遇期,緊固件企業面臨著一系列的嚴峻挑戰、需要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過去經濟發展模式的特點,是由要素投入和出口需求驅動的。這種增長方式曾有效地支持了中國緊固件的超常、高速度增長,但是一些問題在近年來逐步顯現。
從要素投入驅動角度看,原有增長模式面臨三方面挑戰:首先,因為大量的土地和自然資源的投入,造成了資源的短缺和環境的損壞,其次,由于資本要素的超常投入,引發了投資和內需的失衡;最后,原來的超高速增長是靠大量的勞動力投入實現的。
從出口需求驅動的角度看,緊固件出口企業,一些低附加值低檔普通緊固件技術水平低,數量擴張造成和貿易對象國外貿易摩擦加劇,這些迫使我國緊固件必須盡快從要素投入和出口需求轉向技術進步和效率提高驅動。事實上,中國緊固件經濟發展增長模式必須轉型的觀點提出已經多年,但是轉型進程至今仍顯緩慢。面臨2008年國際國內的能源,原材料等生產要素價格持續上漲,從國內物價上漲壓力持續攀升的現實考慮。廣大中小型緊固件企業應看好國內內需市場。北京奧運,上海世博會和四川地震災害重建等基礎設施,以及建設大西北地區,機械制造、裝備制造,鋼結構技術領域,將成為緊固件企業下一個追逐的熱點。因為當前中國政府支持和關注的政策,將為緊固件企業帶來商機,加上石化、電力、通訊、建筑業的拓起,緊固件滲透的領域很多。
業內人士預測,到2010年中國緊固件產業總產量將達600萬噸。今年以來緊固件企業還存在一些深層次的困難,目前不少企業產品主要集中在一些低檔次的產品上,高精度、高強度、高新技術的產品還難以大批量投放市場。為此, 在新的形勢下,緊固件企業面臨新挑戰,只有聚精會神搞建設才能取得新的突破,在技術創新上取得新進展,推動緊固件經濟發展轉型才能取得新成效。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