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忠1400萬元搞研發申報7項專利
從18歲下煤窯當挖煤工人,到25歲當煤礦副礦長,再到當礦長,再到當煤礦股東坐收豐厚“煤”利,再到投資1400多萬元搞研發,轉產廢舊輪胎回收加工利用,并申報11項專利技術。呂梁山區土生土長的張錦忠這樣詮釋煤老板的發展觀:“我們這一代人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可供開采,但我們的后代將面臨資源枯竭和環境惡化的災難,我們有責任從現在開始依靠科技創新,發展新興產業,給后人留下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財富?!?/p>
5月23日上午,記者來到呂梁市方山縣,采訪張錦忠和他的山西呂梁升凱膠粉設備制造公司。此時,“升凱”的員工們正在熟練地駕馭著他們自己研發的加工機,只見機器“吞”進整條的廢舊輪胎,分別“吐”出均勻細致的橡膠粉和粗細不同的鋼絲以及纖維線條。張錦忠興致勃勃地告訴記者:“分離出來的三樣東西都是寶,都有人上門收購?!?/p>
被稱為“黑色污染”的廢舊輪胎回收與處理,是一道環境與資源回收再利用的難題。其難點在于廢舊輪胎的精細切割粉碎、廢舊輪胎內鋼絲的純凈分離。傳統的加熱法空氣污染嚴重,對輪胎橡膠的性能破壞嚴重;傳統的切割粉碎法設備部件損耗大、工效低。針對廢舊輪胎加工處理的關鍵環節的關鍵技術,張錦忠和技術人員展開了一個一個的技術攻關。
廢舊輪胎精細切割機里面需要一種特殊刀具,購買的進口刀具和國產的刀具一般只能使用1周就得換新的,而一只刀具就要2萬多元。張錦忠通過千百次的試驗,開發出一種性能優異的刀具,使用壽命可以延長到1年半。僅此一項,就可以節約數十萬元。除此而外,張錦忠的專利技術和機器還有兩大絕招:產品精度高,加工膠粉可以達到90-120目,而一般只能達到60目;產量高且節能,比同樣的廢舊輪胎處理機,產量高出4倍、能耗降低75%%、用工減少一多半。
如今,升凱公司先后申報了高纖維機械粉碎機、兩用粉碎機、薄形合金鋼鋸片、平直軸承、簡易輸送烘干機、微細橡膠粉剪切機、真空循環脫水機等七項專利。其中,前6項已經獲得專利證書。他們自主研制的sk-jf1第一代自動橡膠粉碎設備,包含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7項專利技術,創造性地解決了一個機械七個動作的協調配合,集滾、磨、扯、打、切、削為一體,七軸聯動多種變化,電控無極變頻調速,一次性成功出料。成為我國橡膠業領先的綠色機械設備產品。
從挖煤產生污染,到回收處理廢舊輪胎治理污染,張錦忠頗有心得:“煤是有限的資源,只能越挖越少;而隨著世界工業的發展,隨著橡膠產量的減少,以及橡膠使用量的增加,廢舊輪胎正在越來越成為巨大的污染,處理廢舊輪胎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越來越顯現。圍繞橡膠粉碎機械設備行業存在的能耗高、污染大的難點問題,開展綠色設計技術、綠色生產工藝技術、綠色回收處理等關鍵技術研究,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內外領先的橡膠粉碎機械設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正眼看“煤老板”
王海濱
山西“煤老板”是新聞人物,他們“提著整麻袋的現金購房,他們一輛接一輛地采購世界級高檔汽車……”他們有太多的一擲千金的故事。這些故事無非是告訴人們,他們只知道挖煤發財,然后揮金如土。
眼下,眾多煤老板吃“資源飯”的光景依然不錯,但他們一則沒有小富即安,追求媒體常詬病的“奢靡生活”;二則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在煤炭市場仍舊炙手可熱之時,思持續發展之策,投身高科技行業,這些都讓我們生出不少敬意。
其實,在山西,像張錦忠、田向東、車安奎這樣的煤老板很多,他們“放眼綠色產業,投資高科技產業,謀求可持續發展。”山西煤老板并不是只會挖煤,只會炒房,只會玩車,也有高素質,也有高科技,也有高追求。
山西要轉型,煤老板的轉型可謂是“重頭戲”。這個集體的成功“轉身”必將帶來山西經濟的深刻變化。(來源:科技日報;記者王海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