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至2018年,山東僅僅用了四年的時間,就建成了“四交四直”八項特高壓輸電工程,省外入魯的清潔電能實現了“翻番”。
1月18日,大眾日報·新銳大眾記者從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了解到,隨著上海廟至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的全面投運,外電入魯通道進一步擴容,山東接納省外來電能力提升至2300萬千瓦,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一倍,相當于負荷高峰時段,濟南、青島、煙臺三地用電需求總和,為我省新舊動能轉換和節能減排提供了堅強支撐。
實施“外電入魯”戰略是推動全省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優化調整的必然選擇。2014年以來,國網山東電力先后建成“四交四直”8項特高壓交直流輸電工程,投產特高壓交流變電站3座、變電站容量2100萬千伏安,交流線路1176.4公里;特高壓換流站2座、換流容量2000萬千瓦,直流線路1039.1公里,山東電網實現與內蒙古、天津、河北、寧夏、陜西等省(市)電網互聯互通。
在已建成的“四交四直”8項特高壓工程中,有6項落點在山東境內。去年迎峰度夏期間,省外來電最高達1700萬千瓦,同比增長70%,外電占比超過20%。2018年累計接納省外來電700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省內標煤消耗2381.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720.4萬噸、二氧化硫56萬噸,有力促進了我省節能減排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去年以來,國網山東電力把“外電入魯助推能源轉型”作為服務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十大舉措之首,全力加快特高壓重點工程建設:山東至河北特高壓環網工程全面開工、上海廟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臨沂調相機工程按期投運,其中臨沂調相機工程創下了國內建設規模最大、施工難度最高、邏輯控制最復雜等多項紀錄,為全省交直流混聯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技術保障。
源源不斷的省外來電為我省推進以電代煤、以電代油創造了有力條件。國網山東電力牽頭成立山東省新能源產業協會、電能替代促進會,2018年完成21.26萬戶居民“煤改電”任務,替代電量125.28億千瓦時;完成電動汽車充換電量1.44億千瓦時,基本實現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全覆蓋,各項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來源:齊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