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據中國日報報道,日前,在北京舉行的“2019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年會”上發布了2018年中國機器人十大科技技術,分別是:毛蟲般多足的微型軟體機器人;讓假肢產生“觸覺”的“電子皮膚”;液態金屬驅動的功能性輪式移動機器人;中國首個“200t重載工業移動機器人”;介電彈性體人工肌肉和靜電吸附腳掌構成的軟體爬壁機器人;仿人五指靈巧手;水下機器人“潛龍三號”首次海試;不怕踹的新一代“絕影”四足機器人; “機器人柔性手爪”;大型構件多機器人智能磨拋加工技術。
據中國日報報道,日前,在北京舉行的“2019年中國行業年會”上發布了2018年中國十大科技技術,分別是:
本文引用地址:
毛蟲般多足的微型軟體;讓假肢產生“觸覺”的“”;液態金屬驅動的功能性輪式移動機器人;中國首個“200t重載工業移動機器人”;介電彈性體人工肌肉和靜電吸附腳掌構成的軟體爬壁機器人;仿人五指靈巧手;水下機器人“潛龍三號”首次海試;不怕踹的新一代“絕影”四足機器人; “機器人柔性手爪”;大型構件多機器人智能磨拋加工技術。
中國機器人產業在經歷了2013年至2017年高速發展的五年,其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平均增速超過15%,平均增長率高達30%,至2018年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84.7億美元。2018年全球經濟下行,增速過猛帶來的弊端初顯,對整個機器人行業的質疑之聲也紛至沓來。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來自國家發改委、國家科技部等單位的領導,國內外上百位機器人的學術專家、行業領袖、產業精英、投資大咖們,在由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等單位共同組織舉辦的中國機器人行業年會上,就2018年行業熱點及2019年行業趨勢,圍繞科技創新、國家及政府政策導向及資本青睞方向等話題進行了深度報告與討論。
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教授認為,我們國家制造業由小變大,核心的問題是如何提升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制造業涵蓋的范圍非常廣,將來制造業會走向行業高端、人才高端,在這種情況下怎么形成我們國家制造業的核心地位,這對我們來講是很大的挑戰。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論證專家組組長、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趙杰教授認為,2019年或者再往后,應該是中國機器人的轉型年。機器人本身就是實實在在的事,要靠實實在在的干。他認為中國機器人在2019年面臨著三個比較大的轉變,即由虛向實的轉變,由量向質的轉變,由泛向專的轉變。中國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國家機器人產業的一個最大隱患,如何攻克這些核心技術,實現機器人核心技術方面的自主可控是未來非常重要的關鍵攻克點。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