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18年最熱門的技術,人工智能基本覆蓋了所有的行業:馬爸爸玩無人商店、智慧社區提上話題,還有大火的人臉識別,也開始成為了安防行業的“大金礦”。
作為2018年最熱門的技術,基本覆蓋了所有的行業:馬爸爸玩無人商店、提上話題,還有大火的人臉識別,也開始成為了安防行業的“大金礦”。
不可否認,2018年的安防行業將‘+安防”的主旋律發揮到極致,但遺憾的是,在這場ai狂歡盛宴中,技術同質化、產品同質化等問題開始凸顯出來,并顯得越發嚴重。人工智能賦能安防行業的確是好事,但人工智能在2019年還能按照2018年的玩法繼續“火”下去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那問題來了,2019年,人工智能將以怎樣的新姿態賦能落地?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ai賦能安防的價值:預測并不意味智能
就現階段而言,人臉識別系列衍生系統是安防行業落地最明顯的應用,從、智能攝像機產品到智慧社區、智慧教育乃至“天網工程”、“雪亮工程”,人臉識別在中國已經無處不在。
的確,寫入政府報告人工智能很快在“雪亮工程”看到了“效益”所在,以“ai+視頻監控”的方式充分發揮視頻監控系統的作用,逐步實現了治安防控的“全覆蓋、無死角”,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但是,盡管有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參局,我國“雪亮工程”依舊陷入了僵局,也就是所謂的瓶頸期。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隨著雪亮工程對ai業務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理解能力,且隨著人工智能能力的升級和提高,雪亮工程必須從技防到預防進行轉變。
或許這一點我們可以理解為,人工智能賦能安防行業,其最終目標不在于賦予行業“預測預警”的能力,而在于“智能”,“預測預警”只是“智能” 最基礎的一部分。更何況當前的安防行業才剛剛步入“預測預警”的初級階段,也就是說,2019年,人工智能更應該讓安防行業的“智能化”變得“流行”起來,讓群眾的“眼睛“不僅變得雪亮,還將擁有更多的“超能力”,讓安防產品實現對危險分子的主動識別,讓安防行為由被動向主動進行轉變。
此外,除了要賦予行業更多的超能力,人工智能的參局也讓安防行業出現了全新賽道,由于有了足夠強的技術、方案做支撐,包括傳統安防企業、以bai為首的互聯網公司、以ai獨角獸為首的ai公司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他們在彼此競爭的同時也在變革和促進整個安防行業。
ai賦能智能安防,并不意味著替代安防
美國尼爾遜教授對人工智能下了這樣一個定義:“人工智能是關于知識的學科――怎樣表示知識以及怎樣獲得知識并使用知識的科學。”而另一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溫斯頓教授則認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
以上說法都反映了人工智能學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內容:即人工智能是研究人類智能活動的規律,構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統,研究如何應用計算機的軟硬件來模擬人類某些智能行為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
而對于安防行業而言,更多時候,人工智能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種賦能的手段、智能化的過程。
的確,越來越值錢的人工智能現如今已經安防行業遍地開花,ai+安防已開始踐行到落地應用階段,并逐漸滲透到原有安防行業的細枝末節,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工智能的出現將替代傳統安防、奪取原有的安防市場,因為當前的ai發展還未達到安防業務要求。
商湯科技創始人、副總裁楊帆在談及“為什么安防行業為什么如此看好ai“時提到:2016年以前,視頻攝像行業的采集、傳輸、存儲環節都非常發達,但是其采集的視頻信息無法進行有效分析和價值發掘。也就是說,視頻監控領域在人工智能尚未出現之前并未完成完整的產業閉環。人工智能注入安防行業,賦予視頻多維的、綜合的、強力的分析能力,并為安防行業增加了計算和反饋兩個環節,完善了安防生態圈的閉環,未來這種能力一定會讓整個安防行業的生態得到巨大改變。換句話說,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價值就是完善了安防行業的產業信息化閉環,給視頻信息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安防產業“喜憂參半”,但未來依舊可期
2018年,人工智能給安防行業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由于ai技術的成熟,安防新市場不斷滋生,智慧警務、智慧交管、智慧安保、智慧園區等行業級應用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但越來越多的人卻開始用“喜憂參半”來形容2018年的中國安防行業。
盡管ai助推讓安防行業景氣度持續上升,但“ai+安防”的市場占有率還很低,ai在整體營業收入中的占比還很低,企業的運營、盈利和研發投入主要還是要靠傳統業務來支撐。
但這并不意味著人工智能將被安防行業淘汰,相反,在2019年甚至是未來的幾年內,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依舊是安防行業主旋律,只是各家將不再將重點放在前端產品身上,更多的是將ai賦能到整個“云+邊+端”的完整體系當中罷了。
正如云天勵飛首席方案總監王軍在談及“ai+安防”未來時表示:“一旦人工智能學會如何說服用戶并且得到用戶的認可,人工智能將為安防行業非常大的利益和價值空間。”
來源:千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