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協議書拍張照片,宏華集團董事長張弭一再要求攝影記者拍清楚上面的每個字。這份協議書上寫道:中海油母公司中海油總公司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向宏華購買海洋及陸地鉆井設備,亦將宏華列為其優(yōu)先供應商之一,此外,當宏華進行并購交易,如果需要其他投資者參與時,中海油總公司將享有優(yōu)先參與權。
時間是5月27日上午。張弭興奮地對《英才》記者說:“我們要‘下海’了!”過去10年時間里,宏華集團從一個80萬資產的小廠成為陸地石油鉆井機械行業(yè)全球第二、中國第一的生產商。而今后,宏華集團將會把一只腳伸向大陸架。
上市為下海撐腰
“我們還只是開發(fā)海洋的淺海,很小的一塊,空間大著呢!”
自從宏華集團3月7日香港上市之后,張弭一直忙著研究怎么生產宏華的海上鉆井設備。宏華集團的招股書上說:籌集的資金將有60%投資海洋。此次上市,宏華集團共募集到30億港幣,用于發(fā)展海上鉆井設備的資金達18億港幣。
張弭說自己現在壓力很大:“當初,我制訂的是30%的投資規(guī)劃,成不成壓力不大;現在一上市,就必須具體化了,整個步驟要一環(huán)一環(huán)扣著走。今年基礎建設搞完,2010年要出第一個產品。”
現在張弭在積極尋找并購機會,且明年將會有所動作。“靠滾動發(fā)展不行了,我們計劃是三年內陸地鉆機達到規(guī)模100個億,守住原來的產業(yè),怎么發(fā)展?要‘下海’手筆就不能再小了。”
海洋,對宏華集團來說是一個希望和挑戰(zhàn)并存的領域,但從現在來看,似乎每一步都還很順利。5月12日,張弭在寧波出差,計劃建設一個海洋制造基地;5月27日,宏華集團又與中海油簽署了準入協議。
對于兩年之后即將面世的產品,張弭認為宏華集團是有競爭力的:“我們第一步進入的是淺海,現在這個行業(yè)70%在新加坡。”
分析自己的競爭對手,張弭說宏華集團會占上風,“淺海和陸地模塊差不多,鉆井設備難度最高的是鉆井模塊,這也是盈利最高的一部分,但新加坡的鉆井模塊基本上要購買,譬如承接了全球海洋鉆井平臺一半以上的新加坡吉寶船廠,而我們的自制率最高。”
如果按照張弭的推斷來計算,以后宏華集團的產能是這樣的:月產15臺陸地鉆井設備,這會占據全球第一的市場份額;年產5到10臺海上鉆井平臺,并逐步從淺海走向深海,競爭全球三甲。
“我們還只是開發(fā)海洋的淺海,很小的一塊,空間大著呢。”張弭說。
一項技術成就宏華
私底下他們都對張弭說:你這個好是好,但實現還早。
在宏華集團上市路演中,投資者提到最多的一個疑問是:“怎么生活安逸的四川會出你們這樣的企業(yè)?”張弭說,其實我們自己想想也不容易。
1994年,在瀘州川南礦區(qū)機修廠做技術員的張弭被調到宏華集團的前身——宏華實業(yè)開發(fā)公司的工廠做廠長,“他們需要一個懂技術的人來管理企業(yè)。”
當時宏華實業(yè)開發(fā)公司經營的是和鉆井設備相關的產品,例如,噴射泵、泥漿泵。而張弭覺得鉆井設備這個營生可以干。他的父親就是個石油工人,而他大學也就讀于四川石油管理局職工大學。“讀大學的時候去了幾次井隊,那個時候鉆井設備都是仿造的,我就覺得當我畢業(yè)的時候,有這個可能去設計中國的鉆機。大家都在仿造,我可以自己搞點兒東西出來。現在看著是落后,反之則是個機會。”
1997年底,川油廣漢宏華有限公司成立,開始進軍鉆井設備行業(yè)。
宏華集團造出第一臺鉆機的時間是1996年8月,這是一臺2000米輕型鉆機,算是一個實驗品。1998年,宏華集團正式推出第一個產品——7000米深井機械鉆井,當時在鉆井深度上是世界第一。“機械鉆井干得很好,后來全國都按照我們的設計來做。”
不過,真正影響宏華集團的是一臺被稱為zj40dbs數控變頻鉆機。宏華集團的鉆機占據一定市場份額之后,張弭開始著手研究數控變頻鉆機,從1000米深度試驗到4000米,并且做了小的工業(yè)性試驗。于是,在中石油組織的全國專家會上,他把這個方案拿出來了。現場很多人對這一設計叫好,然而,私底下他們都對張弭說:你這個好是好,但實現還早。
但是,2001年,這一項目就被列入經貿委重大裝備創(chuàng)新研制項目,“當時給了我們80萬補助”,張弭回憶說:“很大的一筆錢了。”
樣機當年就做了出來,2002年開始大批量出口,張弭描述當年的情景是“墻內開花墻外香”,受宏華集團這一數控變頻鉆機影響,整個鉆井生產行業(yè)的觀念都改變了:“以前大家覺得是不可行的,但現在大家看宏華生產出來,又覺得是個方向了。可以說現代鉆井的變頻技術是我們領跑了。”
現在,全球鉆井設備市場,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會選擇數控變頻鉆機,而宏華集團也憑借這項技術,資產規(guī)模從一個億提高到五個億。
為美國設計“敲門磚”
“只要我們進入,就會對這個行業(yè)產生比較大的震蕩。”
宏華集團首次出口是在2004年,烏茲別克斯坦購買了宏華集團的一臺數控變頻鉆井。就在那時,張弭卻瞄準了更大的國際市場——美國。
張弭精心準備了一塊“敲門磚”。針對美國市場特點和西方鉆井作業(yè)的苛刻要求,宏華集團設計了40dbst鉆機,這是一款“量身定做的數控變頻拖裝鉆機”。
然而,由于鉆井設備動輒百萬美元,出于擔心,精心打造的設備卻無人問津。于是,張弭想到了兩個辦法。
首先,把工廠建到美國去。在鉆機產品正式進入美國市場前,就先投入上百萬美元在美建廠,作為鉆機成套、總裝調試、展示和服務的基地。2004年11月,在世界石油裝備中心休斯敦正式注冊了“新大陸設備有限公司”,征地20英畝,興建了廠房、場地和辦公室等。
其次,鉆機可先租后買。
2005年4月7日,宏華集團簽訂了第一個租賃協議,一臺出口美國的大型成套鉆機從宏華啟程;8月6日,該臺鉆機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海拔3000米的落基山脈正式開鉆;9月10日順利完成第一口井的作業(yè)任務,并創(chuàng)造了一個紀錄——迄今為止在美國成功作業(yè)的海拔最高的鉆機。而宏華集團因此贏得了8臺價值3500萬美元的訂單。
“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占領了全球的制高點”,張弭毫不避諱地說,宏華集團之所以能在國際上立足,關鍵就是價格低,“我們能迅速組織生產規(guī)模,人力成本低,這在一般國家是實現不了的;另外,我們的原材料價格也比較低。我覺得只要我們進入,就會對這個行業(yè)產生比較大的震蕩。”
宏華集團的招股書顯示,2006年和2007年前8個月,出口收入分別為19.50億元和8.30億元,分別占當期總收入的83.55%、54.6%。
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讓張弭心里很踏實:“陸地鉆機技術我們不愁,市場也不愁。陸地我不用操心了,整個市場比我們的預期還要好”,原因很簡單,“現在我們的技術質量逐漸得到世界的認可,在我們這個價位上,其他公司再來制造,就沒什么利潤了。”
作者:大卓 松濤 來源:英才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