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100萬輛,產銷規模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國已形成完整的新能源乘用車產業集群。然而,目前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依然不夠完善,充電設備和車牌成為輿情關注最集中的議題。調查發現,有近七成車主對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能力最為不滿意,表示新能源汽車出現不同程度的里程衰減,并且,充電樁建設不足成消費者不選購新能源汽車主要原因。(《2018—2019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研究與投資分析報告》完整高清pdf版共74頁,可點擊文章底部下載按鈕進行報告下載。)
以下為報告節選內容:
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長迅速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
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
中國過高的原油對外依存度嚴重影響國家能源安全
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逐年升高。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超過50%,2017年更是達到68.4%,國際上公認的能源安全紅線是50%,超過這個警戒線將嚴重影響能源安全。中國存在能源方面的短板,新能源的發展對于中國有強烈的戰略意義。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可以分為上游的動力電池制造企業、中游的整車廠和下游的充電樁產業以及汽車后市場。
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產業區域性
各地方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推廣,與其新能源汽車產業有直接的關聯。地方保護的目的在于保障地方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目前,中國已形成完整的產品技術研發、生產制造產業體系,地理上產業集聚效應較為明顯。新能源乘用車產業集群(整車廠)可初步分為:
能源供給體系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環節
同傳統燃油車一樣,新能源汽車的廣泛使用需要完善的能源供給配套體系的建設,快捷、高效、覆蓋面廣的能源供給系統是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發展的前提,目前,國內外對于電動汽車的能源供給體系已經搭建起來,包括兩種模式,一種是自充電模式,一種是換電模式。自充電模式是很多國家研究的重點,從技術路線來講主要包括常規充電和快速充電兩種形式,前者可充分利用夜間用電低谷時段進行充電,滿足車輛運行的需求,多集中于居民小區及辦公區域停車場。快充則是在特殊需求下對電能的補充,主要建在機場、火車站、醫院、購物中心、加油站等公共場所;換電模式是一種將車輛及電池分開考慮的形式,用戶可以像加油一樣及時得到能源供給。
中國動力電池技術發展路徑的規劃
隨著消費者需求及相關部門的政策法規推動,安全、長壽命、高比能量的動力電池已成為產業需求的主流,中國新能源整車企業則主要通過自研、合資、外購等三種形式獲取,并規劃了以下發展路線。
中國動力電池pack市場競爭格局
中國動力電池pack市場有車企、電池廠、第三方企業獨立運營模式,同時也有合資生產的模式。不論是車企、電池廠或是第三方企業為了更好地整合企業資源與技術,合作模式多樣。
中國公共類充電樁市場概況
北京公共充電樁數量最多
傳統和新興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策略
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策略方面,傳統車企傾向于在自有內燃機技術基礎之上,先推過渡型新能源汽車如插電混動汽車,而新興車企則更專注于純電動汽車的生產、研發。
國內主要車企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
網頁端成為新能源汽車話題在中國傳播的主要渠道
東部網民較關注新能源汽車,充電、車牌為關注焦點
中青年網民、高學歷人群對新能源汽車關注度高
2018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領域銷量top10企業輿情透視
近七成新能源汽車存在里程衰減
根據對中國新能源汽車部分受訪車主的調查發現,在不同的購買時間,有近七成車主表示新能源汽車出現不同程度的里程衰減。電池的衰減與行駛里程和溫度有關。一是行駛里程越長,充電次數越多,衰減越大;二是溫度越高,衰減越大。此外,據媒體報道,車主實際用車時續航里程與購車時部分商家宣傳不符,也是車主感到出現續航衰減的原因之一。
五大新能源汽車品牌各指標口碑評分情況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存在的問題
隨著國家推出相關政策大力扶持充電樁產業的發展,充電樁的發展漸入佳境,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其中包括三個環節,上游設備生產商、中游充電運營商和下游問題解決商。國內參與充電設施運營的包括:專業的充電運營商、電動汽車企業、網絡運營服務公司等,主要通過搭建運營平臺為用戶提供“充電服務+增值服務”,但因前期投資巨大且電動車尚未大規模應用,充電運營行業普遍沒有實現盈利。另外,在現實狀況下,充電樁的互聯互通正在制約著行業的發展,其作為發展難點一直被行業詬病。
來源:今日頭條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