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已建成示范鄉鎮4個、示范基地9個
收割機收割大大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機器炒茶效率是人工的20倍以上;無人機噴灑農藥1小時可作業5公頃左右……隨著科技的發展,“機器換人”正讓農業朝著高質、高效、現代化的方向發展。
采用耕作機,勞動效率提高一倍
昨天,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在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的浙江省2018年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單位名單中,我市的岱山縣秀山鄉和定海五惠農機專業合作社、定海雙橋丕杰家庭農場、岱山秀山秀北明環家庭農場分別被認定為農業“機器換人”示范鄉鎮和示范基地。
走進定海雙橋丕杰家庭農場,一個個鋼架設施大棚便映入眼簾,棚內種植著各種蔬菜瓜果。而最引人注目的則是各種“高科技”,6公頃的場地內,檢測室、冷藏保鮮庫等一應俱全。大棚內,水肥一體化設備、噴滴灌設施等的應用,也大大提升了效率。
農場負責人劉丕杰告訴記者,創業初期,夫妻倆遇到農忙季節,請不到工人,他倆白天要對農田施肥澆水,半夜打著電筒下地栽種勞作。這也堅定了他“機器換人”的決心。
近年來,劉丕杰先后投入幾十萬元,不斷引進新技術,增強基地果蔬生產技術水平。“比如耕作機,可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相同時間內,一個人只能耕一畝地,采用耕作機就可耕兩畝地。 ”劉丕杰嘗到了“機器換人”的甜頭。
脈沖彌霧機、汽油噴霧機、微耕機、開溝機、遙控自走式耕作機,同時還配備柴油發電機強排系統、柴油機排水系統……如今在劉丕杰的農場里,各種先進設備應有盡有,在設施、種植、灌溉、施肥、植保、貯藏、防災等環節均達到了機械化水平,進一步加快了農業“機器換人”的步伐。
高水平推進農業“機器換人”
據市農業農村局農機推廣負責人謝先華介紹,農業“機器換人”示范縣、鄉鎮(園區)建設標準包含裝備水平、作業與應用水平、社會化服務水平、安全生產水平、支撐保障水平等五個方面19項建設指標;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基地建設標準按水稻、油菜、果蔬(露天)、果蔬(設施栽培)、茶葉、食用菌、林果、畜牧、水產等九類產業劃分,每類產業包含共性要求、示范規模、裝備配置、作業水平等四方面若干項建設指標。評選條件可謂苛刻。
我市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創建始于2017年,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農業“機器換人”示范鄉鎮4個,示范基地9個,涉及水稻、果蔬等產業。
據謝先華介紹,經過兩年的示范創建,全市農機裝備支撐保障水平、作業與應用水平、社會化服務水平、安全生產水平等得以提升,全市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0.4%,果蔬產業田間耕作、肥水管理及初加工等關鍵環節也取得突破性發展,農業“機器換人”示范效應顯現。
下一步,我市農業“機器換人”將以畜牧、茶葉、水產、林果等產業主要生產環節機械化為突破口,大力推進農業領域“機器換人”,加快破解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高水平推進農業“機器換人”,助力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浙江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