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歷時三年的坦誠接觸,富有現代企業管理活力的江蘇恒久建設集團與沉淀厚積百年文化的中鐵徐州機械總廠日前共同改制重組。在江蘇省委省政府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的大好環境下,經濟學家在評價此舉時說, “由新興民企重組百年國企并進行資源整合,這為我市重振老工業基地走出了一條新路”。
改制重組后的企業集團,將在整合原有資源的基礎上,強化恒久集團的品牌優勢,不斷擴大現代管理模式的優勢,將新恒久打造成為集鋼鐵深加工、機械制造和現代物流三大產業為支柱的企業集團,形成富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業鏈條。
規劃———
共同出資組建五家重組公司
根據雙方達成的改制重組方案,江蘇恒久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與自愿以經濟補償金入股的原徐州機械總廠職工共同出資,按《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將中鐵徐州機械總廠現有產業改制重組,分別組建鋼結構制造有限公司、壓縮機制造有限公司、浮動密封環制造有限公司、倉儲物流公司、社區醫院五家有限責任公司。江蘇恒久集團公司以實物及現金形式分別向五家重組公司注資,出資額均保持在注冊資本的三分之二以上。
改制重組后,五家公司將引入恒久建設集團的經營機制和管理理念,與現恒久集團公司及其所屬子公司組建起一個資金雄厚、技術先進、管理科學的新企業集團,對外共享社會資源,對內產權清晰、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激發企業活力,重振中鐵徐州機械總廠風采。
背景———
百年國企向外借力重振雄風
此次改制重組完成后,中鐵徐州機械總廠將完成鳳凰涅槃似的浴火重生,迎來其跨越發展的又一“黃金年代”。
作為曾為國家鐵路建設做出過重大貢獻的百年機械企業,中鐵徐州機械總廠成立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903年,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6414工廠,以生產鐵路裝備為主要業務,是中央部屬企業,后劃歸到中鐵十四局旗下。
據中鐵十四局局長白福音介紹,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中鐵徐州機械總廠形成了完整的產業線,其鋼結構產品、壓縮機、密封環在國內市場上享有很高的品牌聲譽,占據著很高的市場份額。鋼結構產品每年的加工產量能達到一萬噸左右,壓縮機產品也是強項,市場份額曾一度達到全國市場的五分之一。浮動密封環產品還曾榮獲過國家科技發明獎,是一種高附加值的產品。中鐵徐州機械總廠下屬的鐵城公司,從事鋼材倉儲和貿易,在淮海經濟區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影響。此外,中鐵徐州機械總廠培養的一大批技術人員和管理人才,也在長期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企業和生產管理經驗。
但在計劃經濟的體制下,企業辦社會的發展模式又不可避免地導致中鐵徐州機械總廠包袱過重,資金短缺,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但一旦能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并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經營模式,中鐵徐州機械總廠的發展前景仍將十分看好。作為中鐵徐州機械總廠的上級主管部門,中鐵十四局一直也想為這個有著輝煌歷史的老企業找個有實力的合作伙伴。經過多方接洽,實力雄厚的江蘇恒久建設集團進入了他們的視野,并成為他們的最終選擇。
新興民企
希望擴張規模做大做強
江蘇恒久建設集團成立于1999年,主營業務為建筑鋼結構工程的設計、制作和安裝。公司成立以來,先后承建了上千項各種類型和結構形式的鋼結構工程,以產品優質和服務良好贏得了廣大用戶的信賴和榮譽,多項工程榮獲國家金獎、揚子杯獎,包括工程施工獎和勘察設計獎。
江蘇恒久建設集團總經理王村夫向記者介紹,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江蘇恒久建設集團已成為我市鋼結構行業的龍頭企業,目前恒久集團公司注冊資本為9166萬元,占地面積130畝,現有生產及辦公用房近40000平方米。通過苦練內功,提升管理,市場擴張,江蘇恒久建設集團目前已成功地進入了中國鋼結構行業的第一陣營。去年,江蘇恒久建設集團銷售規模達7億元,在徐州經濟開發區占地300畝,總投資數億元,集鋼鐵深加工、機械制造、現代物流為一體的新產業基地已動工興建。
做強了,下一步如何做大?通過資產重組進行規模擴張就成為企業的戰略選項。經過對徐州本土和外地市場的縝密考察,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容量的中鐵徐州機械總廠進入恒久高層的視野。
雙方的協商坦誠而又審慎。從2005年開始接觸,經過長達3年的洽談,雙方今年最終達成一致。
進展———
恒久首批資金已注入徐州機械總廠
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以及各級主管部門的促進下,合作目前開始進入實質性階段。江蘇恒久建設集團首批資金已注入中鐵徐州機械總廠,改制重組項目順利啟動。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無論是江蘇恒久建設集團,還是中鐵徐州機械總廠,以及中鐵十四局,都對這次戰略合作表示滿意。而對于未來的發展前景,關聯各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表示樂觀。大家相信,通過這次資源整合,恒久集團在完善產業鏈條,進行多元化發展從而打造“新恒久”方面獲得更好的發展優勢,中鐵徐州機械總廠也將借助這個契機,煥發新的風采。
意義———
振興老工業基地探索了一條“新路子”
此前一直關注我市民營企業發展的徐州工程學院經濟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孫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欣然表示,恒久建設集團重組中鐵徐州機械總廠的這一舉動,在我市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進程中,探索了一條新路子。
首先,這種改制重組有利于徐州傳統工業升級。作為一個資源型城市、老工業基地,我市如何擺脫發展中的歷史包袱,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產業,鍛造徐州工業經濟新格局,是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必須解決的問題。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企改制重組,一方面通過參與產權,獲得更多更大的支配權,發揮市場、管理、經營理念等方面的靈活高效優勢。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對市場極敏感,在很多新興領域,尤其是高新技術領域,可以率先占領灘頭陣地,拓展自己發展的規模和領域。
其次,這種改制重組有利于本土工業突圍。徐州本土工業能不能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在發展中實現突圍,說到底取決于資源能不能得到優化配置,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有否優勢,能否實現跨越式發展。通過民企參與國企重組改造,就能把機制優勢和資源優勢結合,實現全社會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
江蘇恒久建設集團與中鐵徐州機械總廠的改制重組實踐,在振興徐州老工業基地的戰略中走出了一條新路。
徐州日報 欣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