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市民將新能源汽車納入購車考慮范圍,與之配套的車輛充電問題隨之而來。如何提前規劃對接好當下及未來新能源汽車大軍的充電問題,市政協委員在兩會上提出了建議。
泉州網訊 (記者 黃楓 曾聰虹)去年5月底,泉州啟用新能源汽車專用車牌。截至去年11月20日,短短半年就有3400多輛小型汽車掛上“綠牌”(包括新注冊與更換)。越來越多市民將新能源汽車納入購車考慮范圍,與之配套的車輛充電問題隨之而來。如何提前規劃對接好當下及未來新能源汽車大軍的充電問題,市政協委員在兩會上提出了建議。
幾輛車正在泉州行政服務中心海星充電站充電 (黃楓 攝)
布點不全面 宣傳不到位
昨日,記者來到市行政中心附近的一處新能源汽車充電區,市民吳先生正在為愛車充電。充了40多分鐘后,車輛的電量已達90%。“充電很快,而且用電比用油便宜,就是充電樁的數量比較少。”吳先生說,他剛好在市行政中心附近上班,不然還真不知道去哪里充電。
家住市區的黃女士說,她所居住的小區有空的停車場可以建充電樁,但物業不同意,“物業對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各方面的知識了解不足,擔心充電樁可能帶來觸電、著火等安全隱患,影響到其他不使用新能源汽車的住戶。”她也認為,公共充電樁的建設還是不足,而且宣傳不到位,買車后充電非常麻煩。
記者發現,不少市民對于充電樁的建設和分布知之甚少。“希望相關部門和企業能夠加大宣傳力度,讓市民清楚充電樁的分布和使用情況。”黃女士說,不僅在市區要設立充電樁,也要兼顧各鄉鎮。
全市2300根充電樁 分布各縣市區
記者了解到,目前參與泉州充電設施建設的分別有國家電網、泉州交發新業等企業,共建有2300多根充電樁。其中,國網泉州供電公司目前在全市建設了近800根公共充電樁,分布在24座高速服務區充電站,南安泛華酒店、安溪清水巖、弘橋智谷電商產業基地、永春牛姆林、泉州中旅社等48座城市標準充電站,泉州城東、晉江百捷、南安北站、石獅永寧和德化九仙山等11座公交快充站,以及44座分散式快慢充電樁和中心城區19個小區的318個快慢充電樁。泉州交發新業現有12個充電站共193根充電樁,可滿足市區1081輛純電動公交車日常的充電服務。當公交車上路營運時,大部分充電樁向社會車輛開放。此外,一些民營企業也踴躍投資建設公共充電站。
對于充電設施的建設,我市出臺規定進行補助支持。去年6月,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經信委聯合下發《關于組織申報2017年度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補助資金的通知》,其中,補助標準為公用直流樁按445元/千瓦,公用交流樁按135元/千瓦補助,公交專用直流樁按396元/千瓦補助。
政府統一規劃 打造智能管理平臺
2019年,泉州新能源汽車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充電樁場站設施配套建設嚴重缺口進一步顯現;到2020年,預計泉州市累計建成固定充電樁(含移動儲能充電設施)至少1.2萬個的目標任務,充電設施統籌規劃及網點建設已迫在眉睫。
為此,民革泉州市委員會在《關于加快推進泉州市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工作的建議》中建議,加強新能源車輛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推廣,針對大型住宅小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具備一定經濟基礎的中青年人群開展需求調查,準確掌握需求和消費預期,并根據調查結果開展征集試點用戶和區域,圍繞住宅和單位兩個點確定充電設施分布。選擇技術成熟、價格合理、安全高效的公用、自建充電設施進行對比測試,并在設施運營過程中總結形成符合我市實際的規范。除了在新建住宅和公共停車場配建充電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外,還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現有住宅小區或停車場改建機制。此外,要鼓勵個人在自有車位自建充電樁,簡化設施安裝申請手續;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結合自身電動汽車配備更新計劃以及職工購買使用電動汽車需求,利用內部停車場資源,規劃建設電動汽車專用停車位和充電設施,單位配建充電設施情況可納入節能減排考核獎勵范圍。另外,要加大對充電設施的補貼力度。
九三學社泉州市委員會在《關于發展泉州新能源充電樁行業的建議》也提到,政府要打造服務全市的“泉州市充電設施智能管理平臺”及泉州市充電樁產業發展中心,統一行業標準并對充電設施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監控;將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的有關內容納入城鄉規劃,以充電設施智能管理平臺帶動建設適度超前、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規避資源浪費,形成合力應對未來處于發展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來源:泉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