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 >
1月11-13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9)” 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本次論壇以 “汽車革命與交通、能源、城市協同發展”為主題,圍繞汽車零排放和電動化變革、能源轉化及傳統能源公司轉型、未來交通和出行變革圖景、下一代汽車關鍵技術發展、汽車智能化和網聯化趨勢、核心供應鏈培育、汽車生產組織方式變革、國際創新對接、產業政策調整等熱點問題進行研討。
在12日上午進行的全球零排放與全面電動化大會上,國際能源署署長高級顧問楊雷先生發表演講并指出,電氣化正在全球迅速發展,終端用電比例不斷攀升。新增電力主要來自可再生能源,這將為電力系統帶來新的挑戰。
楊雷表示,能源轉型會朝著低碳、清潔的方向發展,新一輪電氣化發展,能源方式將會被電能替代。多年來,終端能源需求中,石油始終一股獨大,直到2000年,全球的終端能源也只有15%是來自于電力,但是到2017年需求量增長19%,目前全球電力消費的總量是2.22萬twh。根據預測,2040年的時候,電力需求會增長25%。楊雷表示,2018年電力領域投資超過了油氣等化石能源上游投資的總和,這也是歷史上首次電力投資超過了油氣和化石能源領域投資。
《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中數據顯示,2040年電力的增長將會是能源增長的2倍。能源增長也有兩個重要的特點:第一,主要增長來自于發展中國家,第二,增長類型是新能源和天然氣這樣的能源方式。同時,在終端用戶比例上,原來主要是工業用戶,未來工業用戶只有1/3左右,更多用戶來自電動汽車、智能家居這樣家庭用戶,這將給能源結構帶來深刻變化。
楊雷指出,未來5年,全球將會有超過10億千瓦的新增裝機,可再生能源將會占到70%。未來增長格局也會有顯著特點:第一,中國是可再生能源絕對的引領者;第二,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將會成為可再生能源主要的發展國家,甚至包括現在傳統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從可再生能源結構來看,太陽能光伏是發展的絕對領導者。楊雷指出,光伏的大發展不是因為其低碳、清潔能源特性,而是系統成本最便宜。2018—2023年期間,分布式光伏會和集中式光伏平分秋色,而中國仍然是第一大光伏裝機國。
2017年中國電動汽車用電需求超過希臘全國用電的總需求,但是從比例上來看,總電力的消費相比只占0.24%,中國如果把二輪電動車、慢速電動車、三輪車都算上,也只占總用電需求的0.5%。
楊雷表示,我們也要看到這種快速增加的態勢, 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的比例將占據30%,這意味著,2030年將會有2.3億電動車,其中中國可能有將近1億輛電動車,那么電力需求將快速增長。根據iea的預測,如果全球電力的需求2040年用電需求3.55萬太瓦時,電動汽車的用電將會超過4千萬太瓦時,比例也就超過10%。如果電動汽車用戶越來越多,那么對電力系統來說是挑戰,同時也是機遇。
挑戰方面,如果是1億輛電動車同時充電,無論是快充還是慢充,將會帶來超過10億千瓦級的負荷,而目前中國總裝機容量也不到20億千瓦,這是一個不可想象的挑戰。
楊雷強調,電動汽車的發展必將推動電力系統的優化,這不是一個選擇,而是一個必然,電動汽車的增加,必然要求電力系統有相應的變化。在楊雷看來,電力系統優化勢在必行,動態的電價會激勵系統自動的進行優化,同時也會為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提供新的條件。比如通過電動汽車來進行需求側管理,能夠給電網反過來提供有價值的輔助服務,除了平衡負荷以外提供頻率調節、電壓支持或者功率系數校正,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