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浙江省首次推出以一線工人名字命名的先進操作法,有12名在技術創新中作出特殊貢獻的工人榜上有名。這一舉措,旨在企業中積極營造創新氛圍,使廣大職工的創新愿望得到尊重,創新成果得到肯定,創新潛力得到激發,為推動我省經濟轉型升級作貢獻。
“我只是想辦法讓自己的技術更好些,沒想到還能得到這么高的榮譽。”汽車司機王水木在獎臺上接過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王水木駕駛工作法”牌匾時激動不已。他20多年來,累計安全行駛116萬公里,節約燃料45000升,被職工和客戶譽為“高產司機”、“放心司機”和“節油能手”。
“施明煒三菱燃氣輪機操作法”的命名者施明煒,一身藍色襯衫,剃著平頭,有些不善言辭。37歲的他在機械加工業兢兢業業地干了19年,如今是杭州汽輪機公司的一名技術工人,廠里燃氣輪機的技術創新離不開他。
土生土長在湖州的施明煒對技術創新有著特殊的愛好。前些年,廠里與日本三菱重工合作生產燃氣輪機,日本專家只說明了技術要求和基本方法,其余一切都要靠施明煒自己去摸索。“當時,全廠上下都看著我,我的壓力很大。”施明煒為了不耽誤加工進度,半年時間,天天鉆研到深夜,漸漸地對設備有了自己的操作思路。終于,生產出來的燃氣輪機在材料、散熱、防震等方面的指標都讓“挑剔”的日本專家點頭稱贊。
“賴芳小組指標控制操作法”的主人賴芳,從最初的看不懂技術圖紙,到后來的獨立測試,找出錯誤和問題,她的刻苦努力受到同事和外國專家的普遍好評。
“他們的‘成名’得益于他們的敬業與創新。”省總工會有關負責人說,“藍領”也能創造輝煌,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同樣能夠實現非凡的價值,隨著“職業技能帶頭人”、“首席工人”的出現,技術工人的首創精神和地位越來越受到社會的肯定和尊重。
作者:阮蓓茜 來源 浙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