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控器也有大學問,盤點大疆無人機的遙控器變革歷程
2019-01-09 15:07來源:it資訊快報//
原標題:遙控器也有大學問,盤點大疆無人機的遙控器變革歷程
又到一年 ces,盡管如今硬件創業的熱潮已經不像前兩年那么火熱,我們仍然能看見一大波來自深圳的創業公司帶著自己的產品漂洋過海參加 ces。
作為深圳智能硬件領域的重量級廠商,向來不怎么在 ces 上發布新品的大疆最近也開始在 ces 上制造話題了。去年,大疆發布了如影 s 手持云臺和靈眸手機云臺 2 兩款影像創作工具,今年的大疆再度把重心放在「創作」上,發布了 mavic 2 系列無人機專屬的 dji 帶屏遙控器。
dji 帶屏遙控器自帶 1000 cd/m2 高亮顯示屏,大幅提升了強光下的可視度、定制化的 android 操作系統配合 dji go 4 app 保證了飛行時的軟件穩定性與效率……帶屏遙控器能提供的飛行體驗顯然是「遙控器+手機」的經典組合望塵莫及的。
曾經的大疆以一套「遙控器+手機」的控制模式定義了消費級航拍無人機的遙控器形象。如今,大疆又將內置屏幕的遙控器作為獨立的配件發售。可見,雖然遙控器并非用戶選購無人機時特別關注的重點,卻是無人機廠商提高無人機飛行體驗的重要一環。從創業推出第一款消費級無人機至今,遙控器變革是如何幫助大疆改善無人機飛行體驗的?
無人機「到手即飛」的功臣
2013 年發布的精靈 1 航拍無人機是大疆第一臺以「到手即飛」為賣點的消費級無人機。大疆在精靈 1 中為用戶提供了裝配調試好的遙控器和無人機本體,因此用戶入手以后無需復雜的調整也能體驗航拍的樂趣。
(充滿歷史感的 phantom 1 無人機,圖片來自:pinterest)
但是在精靈 1 之前,光是一個遙控器就能讓很多只想體驗航模的玩家避讓三分。
有別于消費級航拍無人機,遙控器與飛行器在航模行業中有著非常明確的企業分工。有的企業擅長生產飛機端的部件,有的企業則專注于提供各種不同技術標準的航模遙控器,例如廣大飛友熟知的日本 futaba 公司就是生產航模、車模遙控器的老字號品牌。
由于每個用戶 diy 的航模都不一樣,大家也會不斷去優化航模的性能,因此航模的遙控器一定程度上是跟著接收機和用戶操控的機型走的,跟如今的大疆無人機遙控器相比兼容性高很多。但高兼容性也有其代價——學習成本。在入手了遙控器之后,用戶往往都要對遙控器和飛機進行大量調參工作才能確保遙控器能以自己最熟悉的手感操控飛機。遙控器廠商也會盡可能在高端的遙控器上提供更多的按鍵、撥桿以兼容更多的功能。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之下,想將專業的航模遙控器做到「到手即飛」幾乎不可能,也沒必要。
為了降低無人機的上手難度,大疆為精靈 1 開發了一臺專用遙控器。這臺遙控器提供了 2 個標準的搖桿、1 個電源開關和 2 個飛行模式切換撥桿,只需花幾分鐘時間閱讀說明書就能掌握基本的遙控器功能。
后來幾年,大疆一直以精靈 1 的遙控器為基礎,通過技術升級和更多模塊的集成從而強化遙控器的功能性。采用類似設計的精靈 3 standard 版已經在遙控器內置了 wifi 圖傳中繼器、2mah 大容量鋰電池、手感可調的云臺俯仰控制撥輪,配合全新的 dji go 4 手機 app,遙控器實現的功能已不可同日而語。
(精靈 3 standard)
現在回想起來,要是當年大疆沒有另辟蹊徑開發專用遙控器,或許航拍無人機直到現在也可能只是少部分專業攝影、航模愛好者的專利。
遙控器也要嘗試突破極限
大疆向來喜歡挑戰自己的技術極限,我們早已在航拍無人機上體驗過大疆如何在更小的體積中實現比前代產品更驚人的性能。同樣在遙控器的開發上,大疆也是無所不用其極,持續在高清數字圖傳和控制距離兩大核心技術上實現飛躍式的突破。
2014 年 11 月,inspire 1 專業級航拍無人機正式發布。作為大疆第一款到手即飛的專業級航拍無人機,inspire 1 也用上了全新的遙控器設計。電池容量更大、手感更扎實、移動設備支架更穩固,還提供了更多的按鍵和數據輸入/輸出接口,甚至支持主從機互聯,實現了專業級無人機應有的專業操控能力。
不過,外觀的改變更多是表面體驗的優化迭代,新遙控器方案圖傳和遙控技術的升級才是大疆這一代遙控器最令人震驚的地方。
根據官方公開信息, inspire 1 無人機內置當時大疆最先進的無線數字圖傳技術——lightbridge。lightbridge 本來是大疆獨立發售的一套圖傳模塊,售價超過 7000 元,考慮到 inspire 1 的用戶并不需要多從機模式、雙路視頻源支持等部分功能,大疆對 lightbridge 圖傳功能進行精簡,使其可以集成在整機的遙控器內部,大幅提高了遙控器的性能上限。
(精靈 3 professional 的遙控器同樣內置 lightbridge 圖傳。圖片來自:techcrunch)
這款遙控器設計的生命周期自 2014 年 11 月「悟」inspire 1 發布開始,至今仍應用在 inspire 2、精靈 4 rtk 等最新款無人機上,內部圖傳等技術也經過了不少升級。不過在消費級領域內,這個方案也有非常明顯的缺點——便攜性欠佳。
配合 mavic pro 折疊無人機的發布,大疆推出了全新的便攜遙控器設計方案。
(圖片來自:rc geeks)
mavic 系列無人機所采用的遙控器設計方案實現了遙控器體積的大幅縮減,從平板電腦大小壓縮到手機大小,即便是在手機支架展開并安裝上手機的狀態下,玩家也可以輕松單手持握遙控器。
體積大幅降低的同時,新的遙控器在圖傳和控制性能上進一步提升。從 mavic pro 發布算起,這款遙控器先后集成過 ocusync 圖傳、增強型 wifi 圖傳、ocusync 2.0 圖傳,三種圖傳技術的最遠信號傳輸距離、清晰度和延遲都遠超用戶的期望。
從精靈 2 vision+ 平板電腦大小的體積還要外置 wifi 圖傳中繼器,發展到 mavic 2 系列手機一樣的大小還有 ocusync 2.0 圖傳,大疆消費級無人機遙控器的體積不升反降。這一現象也印證了大疆持續突破無人機技術極限的發展態度。
(精簡了屏幕,使用增強型 wifi圖傳的 mavic air遙控器,圖片來自:gizmodo)
高端消費級無人機的新趨勢
軟件向來是大疆立足于無人機和穩定器行業的一大優勢,通過高品質的軟件把用戶的手機變成無人機圖傳監視器,可以有效地降低遙控器的硬件成本,也充分地利用了如今智能手機出色的顯示效果和性能。
(圖片來自:phantom pilots)
不過將手機或是平板電腦用作圖傳監視器也有一些短板:由于不同移動設備的操作系統和性能都有區別,無法保證所有用戶都能得到一樣的飛行體驗;手機在聯網狀態下無法提供沉浸式的操控體驗;移動設備的屏幕不一定能在戶外強光下有清晰的可見度……所以在比較專業或者富裕的無人機玩家圈子里,也有對一體式遙控器的強烈需求。
早在 2016 年,研發實力強大的大疆就開始嘗試給高端消費級無人機配備一體式的遙控器。當年推出的精靈 4 pro+ 是大疆第一款集成了高亮顯示屏的無人機遙控器,上面搭載的 5.5 英寸 1080p 顯示屏最高亮度可達 1000 cd/m2,亮度比 2018 年最新的 ipad pro 還要高 66%。和手機一樣,這臺一體式遙控器也安裝了定制化的 dji go 4 app,跟手機相比沒有任何額外的上手門檻,而且開啟速度、運行穩定性都要比手機版更有保證。
如今大疆在 2019 年 ces 上推出的 mavic 2 一體式顯示器在延續高亮顯示器、定制化 dji go 4 app 等「優良傳統」的同時,再一次實現了用戶體驗的突破。
首先是遙控器與顯示器結合更為緊密,操控手感及結構穩定性得到了保證;其次是素材管理能力更強,自帶 microsd 卡槽可直接插入無人機的 microsd 卡并播放 h.265 編碼的 4k 60fps 高清視頻,hdmi 輸出接口方便專業用戶在拍攝時外接監視器進行直播。軟件方面,dji 帶屏遙控器還順應了 mavic 2 消費級的定位加入skytalk、go share 等等獨占功能并允許用戶安裝第三方 app 實現更豐富的圖像快速編輯和分享。
作為無人機操控的一種全新體驗,一體式遙控器目前還是比較小眾的選擇。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遙控器+手機」的搭配或許已經能夠滿足常見的拍攝需求,不過在如今大疆高端消費級航拍無人機 mavic 2 系列已經向上滲透至行業應用、專業航拍的當下,帶屏遙控器眾多亮眼配置可謂是給那些對創作有更高要求的用戶提供了一個差異化選擇,相信在經歷了精靈 4 pro+ 的小試牛刀之后,一體式遙控器會成為未來大疆高端消費級無人機的一個主流操控選項。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閱讀 ()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