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蓋特威克機場當時的情況 圖據鏡報
去年12月20日,正值西方圣誕節前旅客高峰期,英國第二大國際機場倫敦蓋特威克機場受無人機干擾,被迫關閉長達36小時。這場關閉導致上千航班被取消,超過10萬名旅客受影響,超過1萬人滯留機場。
直到當月21日,2名涉嫌操控無人機的“黑飛”疑犯被捕后,機場才恢復運營。然而,就在“罪魁禍首”被批評毀了數萬人的節日時,兩人未被起訴,于當月23日被釋放。
據英國《衛報》報道,有英國知名律師指出,因被英國媒體曝光身份信息,這對被捕但未被起訴的夫婦至少可以獲得7.5萬英鎊賠償,若要一一追究相關媒體責任,可獲賠償金還可以更多。
▲當時被捕的一對夫婦 圖據衛報
被英國媒體曝光身份,兩人稱隱私被侵犯
這對夫婦被捕后,部分英國媒體根據警方通報進行了報道,未點名道姓。但還是有多家媒體曝光了兩人身份。《早安英國》主持人皮爾斯·摩根在社交媒體上稱兩人為“小丑”,暗示其為“恐怖分子”。《每日郵報》周日新聞標題則為《就是這些傻人毀了圣誕節?》。當天晚些時候,報紙還在街上賣著,蘇塞克斯郡警方就宣布釋放了兩人,不進行起訴。
▲當時的一個報紙標題以及刊登的夫婦照片 圖據abc新聞
蘇塞克斯總警司杰森·廷格利在一項聲明中強調,“人被捕,接受進一步調查,并不代表被捕的人就有罪。大家需要記住,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蘇塞克斯(警方)不會讓他們的身份曝光。”然而,該夫婦回家的時候被警方和媒體攝影師團團包圍。
圣誕節前夜,這對夫婦站了出來,在自家門外做了公開發言,他們稱,無辜被捕和隨后的新聞報道讓自己感覺“完全被侵犯”,蓋特稱,“我們的家被搜查,我們的身份完全被曝光,隱私被侵犯。我們的名字、照片還有其他個人信息都被播報到了世界各地。”
“我們的家人、朋友,還有我們自己都深受其擾。現在,我們倆都在進行醫學治療。” 蓋特控訴道,“被人們看待的方式簡直不堪入目”,并呼吁媒體尊重其隱私。
主持人皮爾斯·摩根隨后道歉。《太陽報》前政治編輯特雷弗·卡瓦納則告訴bbc電臺,媒體報道幫助“加快了執法程序”。特雷弗稱:“如果不是媒體,我不覺得警方會那么快發現這對嫌疑人有充分的不在場證明。”
▲倫敦蓋特威克機場當時的情況 圖據鏡報
知名律師:若他們采取法律行動,贏面很大
如果這對夫婦采取法律行動,這將是一個強有力的案子,贏面很大。知名媒體法律師馬克·斯蒂芬稱,“損害賠償大概7.5萬-12.5萬英鎊。如果算上所有媒體,這個數額還將更多。每一家都要為其造成的損害分別進行賠償。即使贏了案子才收費,也沒有律師會不接這個案子。”斯蒂芬指出,沒有足夠強有力的理由,或取得警方的同意,不能曝光被捕人身份。
今年早些時候,有英國貓王之稱的歌手克里夫·理查德和bbc的一起里程碑式的隱私案,給媒體曝光嫌疑人身份提高了標準。理查德因性侵指控而遭到警方調查,bbc進行了報道。后來,理查德未被起訴,轉而起訴了bbc。理查德稱,比起媒體對于正在進行中的調查事實進行報道的權利,他個人的隱私權更應該受保護。最終,理查德獲得法庭支持,并獲得至少21萬英鎊賠償。
理查德花費了高達400萬英鎊律師費,但對判決非常滿意,因為可以讓其他人被起訴前不再被輕易曝光個人信息,“寧愿放過10個有罪的人,也不愿意一個無辜的人遭受(被公布身份的后果)。”
警察和犯罪專員協會維拉·貝爾德稱,這起案子明確指出,除非“特殊情況”,警方也不應該公布那些被捕,或有犯罪嫌疑的人名字。
該案判決引發了很多媒體和律師的擔憂。英國媒體對起訴前的案件調查細節進行事實性播報的傳統受到了威脅。專家指出,尤其是涉及到一些頗具權力和影響力的人物,以及特殊性質的如性侵、虐童等案件,媒體的及時播報能鼓勵更多受害人站出來,促進案件的調查。
自理查德隱私案后,無人機事件被捕夫婦成了第一個挑戰英國媒體報道和個人隱私權沖突的案例。這對夫婦是否計劃提起法律訴訟,目前還不清楚。
不過,此事若發生在美國,會是完全不同的情況。“英美兩國對于什么是被捕人的最大利益,觀點并不一致。”美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傳播法教授桑迪·戴維森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在美國,除了被捕人是未成年等例外情況,不管是逮捕記錄,還是法庭審判的相關信息都是公共信息,媒體可以在報道中使用。
戴維森教授也指出,英國的那起事件中,稱被捕夫婦為“傻子”不是負責的報道方式。如果新聞報道中沒有根據地被稱為“恐怖分子”,則可起訴對方。
紅星新聞記者丨林容
編輯丨平靜 唐歡
來源:網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